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风俗民情
【三明民俗风情】鸭肴随着节令转
2025-09-2409:26:40来源:

古今文人墨客以鸭为题入诗入画不乏其人。北宋晁冲之的“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陈子因的《春晓图》,以画鸭为题,边款题上“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句,烘托锦绣山河春意盎然的景况。鸭子自由自在在小溪、河流上荡漾戏水的表演又成了乡间田园生活的一大景观。

鸭子全身都是宝,鸭羽绒可制衣被,鸭头可治妇女血虚头疼,“鸭内金”可治小儿疳积,鸭唾液可治“鱼骨卡咽喉”,同时鸭血还是滋补妙品。《别录》记载:鸭可“补虚除热、各脏腑,利水道。”中医认为鸭肉适于体内有热、上火的人食用。鸭子“奉献精神”可佳,为民众提供了制作四季爽口菜肴的丰富原料,其中鸭子“五吃”是民间传统佳肴。

梅列一带村民农历一月底或二月初开始孵化鸭苗,饲养幼鸭,约经过三个月的饲养,幼鸭养成大鸭,这一季的鸭子又肥又嫩,是民间五月节前夕制作薰鸭好原料。

薰鸭,亦称板鸭。制作时,先将鸭子宰杀,除去内脏,洗净,放到钵中,然后加上适量蒜头片、生姜丝、桂皮片、辣椒干、食盐,在鸭子上涂抹均匀,淹制约1小时后,取出鸭子,用适当长度的竹曳将鸭子腹部撑开;薰锅中放上适量的米糠或大米,并在上面摆上竹架子,然后放上撑开的鸭子,加盖烧大火薰13至15分钟,即刻停火,余火再薰一会儿,即可起锅。薰鸭再回到干净的锅中,加清水煮熟,取出鸭子切块装盘,其汤留着煮面。薰鸭肉可按各人口味,醮佐料食。鸭肉呈黄色,鸭皮可另外撕下切丝,加佐料包春卷吃。鸭肉清香、嫩美、不腻,咀嚼起来回味无穷,是一道下酒的美味佳肴。

卤鸭面又是五月节的一道面点。其面嫩长,意在子孙吃卤鸭面后会象面条一样“长长”怀念屈原,以激励子孙奋发向上,明白其理,同时倡导寓居他乡异客和旅居海外的游子心系家乡,梦牵故土,不忘祖宗。卤鸭面是用薰鸭汤和碱面制成。首先碱面放到沸水漂煮2分钟,其目的去碱味。煮2分钟,面条即可捞起,凉干备用;烧旺火,锅中倒上适量的食油,待食用油冒烟后,放入大蒜片、适量食盐,爆炒一会儿,再倒下薰鸭汤,加上适量的清水,煮沸后放入碱面,煮熟后加上一些黄酒,即可起锅,面上撒一些香葱花,便是一道民间传统美味小吃,香甜可口,嫩滑清爽。

风鸭,亦称腊鸭。其腌制方法与薰鸭制作方法相同。风鸭腌制后,用芝麻油将全鸭均匀涂抹一遍,既增加香味,又可防止虫蝇下蛆。挂在通风处风干半个月。脱水后的风鸭呈暗红色,即可薰烤。薰烤的方法与薰鸭制作的方法相同。

时至冬至节气,家家户户都有制作风鸭习俗。一则由于此时季节气候寒冷,便于贮藏;二则此时节日比较多,特别是春节期间派上用场。冬末乡间农家屋前屋后挂着一串串风鸭,东西南北遥相呼应,它和其它农作物一样,多姿多彩,迎风摇曳,同时也成为乡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生活富庶的实物证明。

梅列风鸭油光发亮,香气浓郁,入口香脆,肥而不腻。每逢喜庆节日,亲朋莅临,即可将风鸭切段、切丁做菜宴请。切段的风鸭,摆盘撒上几段葱头蒸煮,切丁的风鸭与大蒜片一起爆炒上盘,然后再备上几道自制的红糖糕饼点,热上土黄酒,围座饮酒叙情,猜拳娱乐,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的“写照”,使人引发一种绵长的情思。

板栗炖水鸭母是民众炎夏三伏的“清补”佳品。其味香甜爽口,使人大开胃口。可补肾气,益脾胃,强筋活血,入脾、胃、肾三经。特别是那些虚弱、便燥和水肿的人,食之最有益。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