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年间,建宁县杨林朱家出了两位杰出的古诗、文大家。
兄长朱仕玠(1712-1773),字璧丰,号筠园,清乾隆十八(1753)拔貢生。朱仕玠通读经史百家之书。他的诗和他弟弟的古文都为人称道;壮年时,他们一起游京都,声名动京师。朱仕玠多次参加科考,因新颖的文风,不为主考官接受,而名落孙山。他对功名心灰意冷,转而游历各地,增长自己的见识。他曾渡过黄河,遊太学,历吴、楚、越、宋、齐、鲁等地。游历回来后,朱仕玠在溪西草堂设馆授徒。
乾隆二十六年,朱仕玠被授予德化县教谕,二年后(乾隆二十八)调任台湾府凤山县学教谕。这次漂洋过海赴任,朱仕玠的心情是惆怅的。五月初十日从福州出发时,他写了一首《榕城晓发诗》:“垂暮冒微秩,学舍如小舟。府檄猝焉下,量移外海陬。根荄惭植薄,奚足供薪槱。深荷栽培意,不遺葑菲求。有母叹笃老,未敢身远投;且虞灵胥捐,遽与蛟蜃俦。再三辞不获,乞假旋旧邱。四载阔奉侍,筋力欣尚遒。顾念春秋积,难令百岁留,況将蹈不测,微躯惛自谋,存沒两无定,肝肠纷细抽。鬖沙垂项雪,未审继见不?別泪強抑制,恐贻白髮忧。驰驱抵会城,仓卒发行辀,七日距鹭门,两郡经置邮。更欲泛溟涨,远尽天东头。定更验塗程,涛浪荒咨诹。嘒星尚磊落,行子逝悠悠。”(朱仕玠《小琉球漫志》)是年六月,朱仕玠蒞任凤山县。可是,朱仕玠这次在台湾的任职仅一年左右,次年夏因母亲去世而回建宁守制。但是,这次短暂的任职却让朱仕玠收获不小,他把这次在台湾省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一本书——《小琉球漫誌》。这本书“举凡山川、风土、草木、鸟兽、虫魚乃至国家建制、方言土語……与內地不同者,皆详加记录,编为六类:“泛海纪程”、“东海纪胜”、“瀛涯漁唱”、“海东賸语”、“海东月令”、“下淡水寄语”,凡十卷。內容以描写山川景物、奇花异草为主,也有借景抒情,或状述台地生活实況之作。寄怀幽远,造句新穎,颇宜於讴咏。”
守制期满后,朱仕玠出补尤溪县学教谕。乾隆三十八年,朱仕玠擢升为河南省彰德府內黃县知县,可是未及赴任就去世了。
朱仕玠的诗文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福建通志》称他:“仕玠能古今文,尤工诗。至其前者,皆不能合也。因举经能溫柔敦厚四言为诗本,其所自为格致高简。闽诗,自明初林鸿、高棅倡盛唐士学,摹擬失真,沿成习派。仕玠因辑何梅、李荣英、族父璜、世父霞四家诗(皆出自新意,不囿於土风)为濉溪四家诗钞。”清代诗坛中格调说的创立者沈德潛十分欣赏朱仕玠的诗,说他能得选诗神理;清代著名学者黃叔琳也认为:“王士祯沒后,不见此调久矣!” 朱仕玠著有《小琉球漫志》10卷、《筠园诗稿》3卷、《和陶》3卷、《谿音》10卷、《音別》4卷、《龙山漫录》20卷等作品。
弟弟朱仕琇(1715-1780),字斐瞻,号梅崖。朱仕琇从小“资性朗悟,而记诵拙,日可数十言,援笔为文辄立就。”(《清史稿﹒朱仕琇传》)15岁那年,朱仕琇入县学,并且向江西著名学者汪世麟学习古文。学成即将回来的时候,朱仕琇问老师有什么教诲。汪世麟告诉他:“子但通习诸经,则世无与抗矣。”朱仕琇牢记老师的教诲,回到建宁后,专心攻读经传,旁及诸子百家。有一次,他代同族的人写作一篇文章,送去求教于著名理学家、副都御史雷鋐。雷鋐见了惊叹说:“是书淳古冲淡,古大家手笔也!”因此,朱仕琇名声大震。
乾隆九年(1744),朱仕琇参加乡试,被列为第一名。乾隆十三年,朱仕琇又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庶吉士学习期满后,朱仕琇出任山东夏津县知县。朱仕琇在任所7年,清廉勤政,爱民如子。夏津县曾流传着一首民谣:“夏津清,我公能。”后,朱仕琇改任福宁府教授。乾隆三十三年,朱仕琇以病辞职,返回故里后,被聘为福州鳌峰书院讲席。朱仕琇主讲福州鳌峰书院达11年,他对古文的理解有自己独到的地方。他“以为清穆者惟天,澹泊者惟水,含之咀之,得其妙以为文者惟人。”所以,他“意欲追古之立言者。”他常常对朋友说:“为文在先高其志。其心有以自得,则吾心犹古人之心也,以观古人之言,犹吾言也。然后辨其是非焉,究其诚伪焉,定其高下焉,如黑白之判於前矣。於是顺其节次焉,还其训诂焉,沉潜其义蕴焉,调和其心气焉,久则自然合之,又久则变化生之。於是文之高也,如累土之成台,如鸿渐之在天,有莫知其所以然者。”(《清史稿•朱仕琇传》)朱仕琇始学韩愈,后博采秦汉以来诸家之长,形成自己风格。他的古文观念影响了不少学者。江西著名散文家鲁仕骥早年师从朱仕琇在朱仕琇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的散文风格。桐城派理论和创作之集大成者姚鼐称赞鲁仕骥的散文“冲夷和易而有体”。《清史稿》也说:“ 福建古文之学自仕琇。其后再传有高澍然,……其文陈义正,言不过物,高视尘壒之表。名不如仕琇,要其自得之趣,有不求人知能自树立者。”朱仕琇著有《梅崖文集》30卷、外集8卷。连30多岁就让“天下震惊其名”的大儒朱筠及其弟朱珪,都非常推崇朱仕琇的文章。
乾隆四十四年,朱仕琇因病回到建宁。身体好一点后,他又执教于濉川书院。乾隆四十五年七月,朱仕琇病逝于家中。
(来源:《三明历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