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风俗民情
【三明历史名人】武探花林宜春
2025-07-3017:30:56来源:

大田县武陵乡百束村有习武的风气。清咸丰年间,村子里就出过4名武举人、数十名武秀才。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百束村出了一个武探花。当报喜的京差手捧会魁连捷钦点书到武陵安时,整个武陵安都沸腾起来,喜炮连天,锣鼓齐鸣。因为,这个武探花就是他们武陵乡百束村的林宜春。

林宜春(1859-1898年),乳名熙枢,学名咸杻,清咸丰九年(1859年)出生于百束村一家农户。林宜春的父亲林高仰为清朝咸丰年间的增生,从事乡私塾教育。林宜春在兄弟中排行第四,从小跟随父亲在家乡读私塾。林宜春虽然略通四书五经,但他更喜欢习武。百束村林家本是个习武世家,林宜春的五个叔父中就有3个是武秀才,而伯父是村里4个武举人之一。林宜春有习武的天赋,从小骨骼健壮,力气过人。他边读私塾,边跟三位叔父练武,常练大刀、拉弓、提托“勇石”等,勤学苦练,持之以恒,各项武功日益渐进;20岁时,林宜春的武功已超出家乡众多习武之人。

光绪十年(1884年),25岁的林宜春中武举人。光绪十八年,林宜春赴京参加武科会试,不幸落选。但他没有气馁,索性留居京都拜师学艺,勤学苦练。光绪二十一年,林宜春再次参加武科会试,殿试。殿试后,光绪皇帝赐他“弓力冠天下”5个大字,钦点为武探花,并授予二等御前侍卫。是年,大田县在宣化坊为林宜春立探花坊。

林宜春任御前侍卫一职一任就是3年。光绪二十四年经光绪皇帝恩准,林宜春返乡探亲。他从京城乘轮船抵福州后,再转乘民船经尤溪直达大田县均溪镇昆山村,继换轿到达县城。大田县搭架彩桥,组织仪仗队伍,呜锣放炮,欢迎林宜春的到来。

林宜春是个至忠至孝的武魁。当他回到家里,得知父亲已病故,悲伤万分。他为了尽孝悌,坚持卧地守灵3个月,因房子地湿,寒气沁心,暴发不治之症,而去世。


(来源:《三明历史名人》)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