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风俗民情
【三明民俗风情】尊老敬贤
2024-10-2415:06:11来源:

三明境内各地历来以尊老敬贤为美德,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日为尊老敬贤日。明清时期,县儒学举行乡饮酒礼,各乡选1名60岁以上、德高望重老人赴乡饮。凡乡人宴请,筵席以龄论序,年长者居上座,不可造次。添酒敬茶,均以长者为先。尔后,依次而行。村里家族有重要事项难以和解多由长者仲裁,子女听从父母教诲。清流县东坑村,每年正月初一开始,举村为寿星拜年,并宴请寿星,不论男女都受到尊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敬老之风继续秉承和弘扬,对生活无依的鳏寡孤独者,由集体予以“五保“。城乡办有敬老院、福利院等,收养孤老人员,使他们安然度过晚年。对老年人乘车、游览公园及旅游景点,实行免费优待。1988年始,每年的“九·九”敬老日,城乡上下开展系列的敬老活动,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各地先后都成立老年体育协会,创办老年大学,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使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敬老、尊老、爱老”成为社会的新风尚。

境内三明人秉承“耕读传家”美德,素来尊师重教。宋代理学家杨时程门立雪的故事已为家喻户晓,为后人学习的典范。民国及其以前每年三月三的光斋节,学生均恭请老师到家做客,盛情款待老师。端午节,还为老师送节礼。一些乡村还成立衣冠会,组织村中乡贤开展文化活动,凡乡村子弟考取秀才者,均向祖宗报举,张贴喜报。弘扬尊贤风尚。为支持子弟上学读书,各姓氏族先祖都拨出一份数额不等的学田予以资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已成为境内三明人的新时尚,各级政府在不同时期都设立科技进步奖、园丁奖等,奖励有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弘扬他们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20世纪90年代末,全市还开展优秀人才、拔尖人才的选拔,对优秀人才、拔尖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