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风俗民情
【三明民俗风情】持家创业
2024-10-2415:04:11来源:

三明境域客家人素以勤劳创业、节俭持家美德著称。他们终年累月日出而作,日没而息,勤奋开拓,从不知有闲日,为获得粮食丰收,尤其重视积肥,宁化石壁人常远出三几十里之外到县城拣拾猪狗屎,早起挑一担沉沉的陶器到县城出卖,卖完陶器则在街头巷尾拣拾一担猪狗屎回家。在家则起早摸黑在山村附近空坪、衕巷拾拣猪狗屎。一次,一村人半夜起床背上土箕出门,月影朦胧中,能依稀辨清地上之物,一眼看满坪狗屎,喜不自禁,赶忙将一堆堆往土箕挟。土箕越来越沉,便跨着大步往家回。走了一段,觉着土箕之物愈来愈轻,待天刚亮,往土箕瞅,那有狗屎,只有几只未跳走的蟾蜍龟缩一角。才恍然大悟,原是将蟾蜍当狗屎,一路走,一路跳,白辛苦了一夜。三明人的创业精神不仅在祖地秉承勤劳节俭的美德,无论迁居何处,即使到了海外也一样的执着耕耘事业,代代相传,毫不悔改,如唐末迁居宁化石壁的谢朴六后裔谢枢泗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侨居泰国曼谷,投身修建泰南铁路,一举成为侨界富翁,获泰皇御赐30多枚勋章,20世纪70年代逝世后,舍艾市政府为其在芝兰纳空运动场竖立全身铜像。

三明人勤劳创业的同时,不忘节俭,尤其重视粮食的储备。民间有句俗谚“积谷防饥”。历代封建政府都注重建立仓储制。战时,其储粮用之以战争急需,灾年荒岁则赈粮于民。他们对粮食极为珍惜,除捐输储备之外,各家各户省吃俭用,将节余粮食储存在自家粮仓。平时吃稀,忙时吃干,闲时吃杂粮,细水长流过日子。一日少一口,一年节一斗,年年如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境内三明人继续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传统,虽然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尤其衣着方面,不忘“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将富日子当穷日子过。尽管改革开放之后,出现一股奢靡之风,却在传统教育中得以有效遏制,建树以艰苦为荣,以节约为荣的良风美德。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