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风俗民情
【三明民俗风情】古法造纸工艺精
2024-10-2410:01:26来源:

三明境内毛竹资源十分丰富,古代造纸作坊处处皆有,造纸业曾风行一时。

民国及其以前,纸商(俗称槽户老板)择良辰吉日设厂,供奉蔡伦先师神位。以牲醴奉祭,酒肉招待造纸工人(多属长汀籍),每逢初一、十五都要焚香烧纸,杀鸡开花,奉祭蔡伦神位,谓之“做神福”。每逢节日,纸商要买酒肉慰劳工人。厂规大致与伐木习俗相同。不同的是每天用膳首席必留给掌帘,俗称“扛头”的师傅,不得越位,否则工人不出工,工资由坐错位者偿付。闲人路过,遇上开饭,可以随便进餐,无需交纳饭钱。当天买的酒肉,当天应吃完,不得留到翌日。工人如对纸商有意见时,可以停工不干,谓之“降槽”,故厂商一般不敢得罪工人。

每年“开场”和“封场”时间,都要向祖师爷蔡伦的神位烧香、敬烛、叩拜。在首次“砍青”时,场主要准备好一只公鸡、几张草纸,选上这片竹林中最大的一根毛竹,净手后,把公鸡杀死,鸡血淋在准备好的草纸上,然后把淋上鸡血的纸捆绑在这根大毛竹上,砍青便可开始。场主还要在这根大毛竹上刻“开山大吉”4个字,点上3炷香,让它永远留在这片竹山上,庇佑来年的毛竹长得更旺,保佑眼下“砍青”的顺利进行。

从“砍青”到“踩竹麻”,从“浸塘”到“打浆”,从“捞纸”到“压榨”,从“烘烤”到“整修”,整个过程中都恭恭敬敬地祀奉着老祖宗蔡伦,求他保佑多出纸、出好纸。

造纸工艺流程繁多,即砍伐当年新长的幼嫩竹为原料,经断筒、削皮、破竹麻、腌渍、漂洗、浸料、剥料、踏料、耘槽、抄纸、湿压、湿纸切边、烘焙、干纸切边、拣纸、包装等约30道工序制作而成土纸。其中以砍伐幼嫩竹时期掌握踏料的匀细,使纤维充分帚化、抄纸均匀,干纸的熟练最为关键,稍有误差,对纸质影响极大。 

境内土纸主要产品有大广、大边、杠连、加厚、竹皮汗庄、白料毛边、加宽、管堆、琉球、管边、汉大扣、京大扣、仿玉扣、青丝扣等。尤以将乐龙栖山“西山纸”、杨家山“京纸”和宁化“玉扣纸”最负盛名。将乐龙栖山因当地拥有毛竹品质甚佳水质优良且盛产石灰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产之纸质量上乘,具有纸面光洁细腻、色泽美观、质地柔韧、吸水性好、书写流畅、不滞不溜、防蛀性强、不易脆变等特点,素有“赛霜斗雪”“冰清玉洁”之美誉,是优良的书画、簿籍、印刷、裱褙、包装用纸。清康熙年间,西山纸被选为印刷《佩文韵府》的专用纸。清乾隆年间,西山纸曾被朝廷调运印刷《四库全书》。宁化玉扣纸主产地宁化治平乡因其地森林覆盖率高,水质清莹透澈,毛竹粗壮竹麻肉厚、柔细润泽、纤维细长,生产的玉扣纸洁白、拉力强、书写不洇、不生虫蛀、不易硬化,是档案文书及印刷古籍最佳用纸。宋至清代,官员书写奏折多选用此纸,故有“日鉴天颜”之誉。新中国成立后,玉扣纸被选定直调中央机关使用,曾是印刷《毛泽东选集》线装本的专用纸。并且转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各国,海外侨胞用宁化玉扣纸作账簿,尤喜作祭祀冥纸,认为其灰轻白可飘回家乡为先祖冥中受用。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