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风俗民情
【三明民俗风情】木屐常驻百姓家
2024-10-2409:59:27来源:

木屐,以杂木或松木削成鞋底状,有圆头,也有方头。底部中间凹入,形成前后两齿,再以橡胶皮为系,有似现在的塑料拖鞋。因趿着木屐走路时,发出“唝唝”的响声,所以清流长校、里田一带方言称作“唝唝恰”,也叫“恰子鞋”,或叫“凉鞋子”。上世纪四十年代。在长校的枕头山下公路边,有人以专制木屐为业。每到农历五月十三,草坪的关帝庙会期间,遇上燃烧烟花焰火时,无论戏台前、赌场上,或是大街小弄,“唝唝恰”的声音,奏成一曲“交响乐”。

寻常百姓家,人们着的木屐,多是一种舄,“舄,以木制履下,干腊不畏泥湿也。”(雀豹《古今注:舆服》,木底有整块的,有截成两段的,有的只在后跟一截的,种类繁多。作为新娘礼服的红鞋,每只要加上整块的木底,木底不能截开,并且要染红。过去在村塾中的学童,一到寒冷雨天,脚上着的,都是鞋底下面加绱两截木屐的布鞋,两截木底是前掌搭后跟,后跟钩前掌。这种鞋,一可以在湿地上行走,二可以御寒。大人们有橡胶雨鞋的极少,大多数人都一样,不过所加的木底有两截的,也有整块的,有的整块下面加有铁钉的,人们管它叫钉靴。还有一种是用细白杂木做成的木底,这种木底有如现在的千层底,把布面直接绱到木底上。这种木底鞋美则美矣,善未尽善。因为前面提到的木底上还有一层布鞋底,走路时,有布鞋底起缓冲作用,脚掌不致于吃力;而这种没有布底的木底鞋,穿着走路时,没有中间起缓冲作用的布底,所以脚趾脚盘都感到不舒服,只图美观而已。还有是绱在三寸金莲后跟的半截木底鞋,这有如现代的半高跟鞋。有一种雍容华贵的女人,身穿红春绸衫,下穿拖地百褶裙,缠了小脚的脚上,穿上这种有半截木底的三寸金莲,走起路来,一步三摇,显得娇娇滴滴的。

木屐,被现代的塑料拖鞋和胶鞋所代替,但它们毕竟在历史上曾为人们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传递着古代人们穿戴的信息。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