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风俗民情
【三明民俗风情】剪刀钻子也争光
2024-10-2409:52:04来源:

在金属工艺制品中,清流传统工艺剪刀、钻子已有300余年的生产历史。精湛的剪刀、钻子工艺为清流的手工艺增添了光彩,据《辞海》称:清流传统的工艺产品剪刀、钻子是特有的手工产品。

清流剪钻业生产始于明嘉靖年间。其时,家住清流城关的青年王忠明决心只身奔赴杭州投拜张小泉为师,学打剪刀、钻子。忠明聪明睿智、悉心学艺,学成辗转回清流,带一名学徒在城关南门外下窠里开设剪钻店,挂出堂皇的招牌;王氏传授精造名剪、钢钻发售,称誉一方。王氏精致的剪刀、钻子经久耐用、刀口锋利、外形美观、颇负盛名。其时,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清流山民,目睹打制剪钻本小利微,却可维持一家数口的生活,很是羡慕。于是,一时间,剪钻店应运而生,均挂出王氏招牌。随着规模的扩大、店业的增加,剪钻店逐渐移至南门城内,至清朝崇德年间(1636年),发展成南门剪钻店一条街,鼎盛时,发展至20余家、师徒40余人。从晨曦至暮霭每日锤声叮当,怡悦盈耳,整条街被炉火映的通红,这条街解放初命名为“生产街”,意思是专营剪刀钻子生产之街,至今仍沿用这街名。

美其名的剪钻店专营生产剪刀、钢钻、切刀三种产品。设备为火炉、风箱、铁锤、铁砧等,主要原料生铁向长汀采购,雇人肩挑运送。制作方法是:先将生铁放进炉里,紧拉呼呼作响的风箱,将生铁烧红使其变软,然后,由师傅用铁钳夹住放置铁砧,经过师徒反复几次的锤炼,直至将生铁打成条状,从条状打成坯胎,再行铲、锉、磨,这道工序方由徒弟完成。俗话说:师傅打个样,徒弟作到象。惟妙惟肖地道出了徒弟的艰辛、勤奋与手艺精巧。

完成打制工序后,便将剪刀、钻子、切刀分类安装。剪刀的安装最有讲究,将磨利的左右两爿根据剪刀口径用铁轴儿(手工打的)钉好,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标准是松紧适度,以其使用自如。

钢钻、切刀的安装与剪刀不同,需用木柄安装。木料全由铁匠直接雇人加工,需选用特殊的清流土语称的乌珠树。这木头的特点是木质好、耐用、不易裂。木柄制作工艺很繁杂,先是砍树、削皮、晒干锯成一小节一小节,每节钻柄锯成4~5公分,切刀柄锯成7~8公分,尔后用铡刀铡平刨刀刨光,即可安装。每道工序全是用手工制作。

待制成了成品,一把一把的涂上少许茶油,以防生锈,然后,用笋箨包装。由于笋箨有韧性,能破撕成条状,无论包扎捆绑都好使用。

清流剪刀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剪刀两爿均系凹心,与杭州剪刀两爿系空心即平面,截然不同。其作用是减少摩擦面,好磨、且更为锋利。

在工业落后的当时,剪刀、钻子是人民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和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清流剪钻产品约75%由小贩直接挑往广东、江西的石城、宁都、瑞金以及福建的永安、沙县、南平、明溪、将乐、顺昌、长汀、上杭、建宁、泰宁等地销售。

清流剪钻业的兴旺,显示着清流手工艺文化的辉煌。四乡五里的村姑出嫁,父母为其必需操办的妆奁是剪刀、钻子、鞋刀;城乡缝衣艺人选用的必须是清流剪刀。它以杆精工细、质优价廉、锋利耐用、造型美观的特点声蜚我省的手工艺园苑。江宗汉师傅民国17年(1928年)精造的一把布剪,使用至今,仍然精利无比。长汀一位老大娘年轻时从清流买回一把剪刀,用了三代人,锋利如旧,有宝刀不老之称。每一把剪子、每一枚钻子都是一页厚重的文化积淀,都给人们带来一份温馨和美的享受。从明朝至清代,清流经济的主要支柱,除农业、农副产品外,便是剪钻业独占鳌头。清流城关成为我省生产剪钻名优产品的主要基地。

在漫长的岁月,清流剪钻熠熠生辉,曾是清流人民的自豪和骄傲。它精致的工艺仍然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无法忘却。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