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正月十四日这天,李家村的舞大鬼即“五经魁”活动以其独特的风格,招来无数观众。邻县连城的北团,邻乡灵地、邓家,邻村古坑、长灌等地的群众,这天都成群结队到李家村来观看。舞大鬼经过的沿途挤满了人群,真是人海如潮,热闹非凡。“五经魁”,历史悠久。据传,此项活动始于明正德年间或嘉靖初期,至今已有400多年,由于其内容丰富多彩,舞姿优美,又具有独特的风格,因而这项活动历久不衰。
李家村的“五经魁”指的是传说中的五个人民崇敬的历史人物。他们分别是:雷震子(叫雷公)、钟馗(叫魁星)、包拯(传说他是阴曹判官,所以叫判官)、寇准(寇准是宋代名相,故叫天官)、李广(汉代名将,匈奴称李广为飞将军,故叫将军)。人民之所以崇敬这五个人物,是因为他们都为人民、为国家作了好事,如雷震子扶明主,辅助周文王兴兵伐纣,救民于倒悬;钟馗能捉鬼除妖,消除魑魅魍魉之为害;包拯是大清官,不畏权势;为民伸义;寇准为名相,造福国家、造福人民;李广汉代名将,平匈奴,保卫国家安全。人们根据五个不同的历史人物的不同性格,做成五个不同的面具,画上不同的脸谱,设计了不同的舞蹈动作,穿上不同的服饰进行表演,这个文娱活动就叫舞“五经魁”。它深受群众的欢迎,故而代代相传。
据传,明朝中叶正德年间,船冈村(今李家村)有一位老翁叫李得保。
有一年正月初一早晨,得保的5个孙子各戴着一个纸壳做的面具(面具上还用颜色画成不同的脸谱),手中各拿着一条写着吉祥话的红布条(如“恭贺新禧” “吉祥如意” “人寿年丰”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个个手舞足蹈,齐来向爷爷拜年。
“你们的假面具哪里来的?”“是我爸爸做的。”“是二叔给的。”几个孙子异口同声地回答。爷爷听后又问五个孙子戴的面具叫什么名字,五个孙子答:“我的叫雷公”“我的叫魁星”“我的叫判官”……说完后又闹着请爷爷讲故事。于是老人就给孙子们讲“五经魁”的故事。正当老人讲得高兴,孩子们听得出神时,另外六个孙子也齐来向爷爷拜年了。他们见到先来的五个兄弟戴着五颜六色的面具,十分羡慕,就一齐向老人要面具,把老人闹得不可开交,只好说:“不要闹了,要面具就去把你们二叔请来,他来了就有,你们谁去请呀?”大孙子听后,飞也似地去把二叔请了来。.二叔到了爷爷处一看,心里早已明白,就一本正经地对一群小兄弟说:“你们是想要假面具吧?这也不难,但得依我一个条件,你们中还有六人没有面具,我只能再做五个,其中还有一人没面具,这个没面具的人就做领队,10个面具分成两组,跟我学会舞蹈(这个舞蹈就是现今五经魁舞的雏形),以后给爷爷拜年时,领队的带着两组边走边舞。这个领队由谁来当,你们自己决定。”于是大家齐声叫好,并选大哥当领队。就这样,二叔又再做了5个面具,还设计了简单的舞蹈动作,教孩子们排练。二叔教得认真,孩子们学得用心,很快就把舞蹈学会了。到了年初三这天一早,孩子们戴好面具,排着队伍,在大哥哥的带领下,又去向爷爷拜年,当场表演二叔设计的舞蹈,爷爷看了十分高兴,对孙子们大加赞扬,说他们跳得好,并说今后每年正月初三就叫“出行日”,你们就出来表演。从此,每年正月初三日这天为“五经魁”出行,到本村各户去拜年。正月十四日由“五经魁”给全村人表演舞蹈,大家共同娱乐,共度佳节。从此约定成俗,流传至今。
农历正月十四日是李家村表演“五经魁”舞蹈的盛会佳期,其气氛之热烈,观众之多,都是罕见的。
李家村李姓有四大房,所以舞“五经魁”就由四大房轮流做东,负责做好组织、准备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做东的这房必须在年前就召开筹备会,对人力、物力充分谋划。
首先要解决的是舞“五经魁”的人选问题。
其次,要把扮演“五经魁”的人集中起来排练,务必把每个动作都练得十分娴熟,保证到时不致出错。
为了增添节日的热烈气氛,事先还要组织好唢呐,十番锣鼓队,要装好香案、花棚、故事,以便到时伴随五经魁出游。
上面已经介绍过,“五经魁”一年只有两次和群众见面。第一次是正月初三,叫“经魁出行”。做东的这房,领着五经魁到各户拜年,祝大家新年发财,万事如意。户主必须焚香放鞭炮迎接,并送给红包。这红包留作舞“五经魁”的活动经费。第二次和群众见面是正月十四,这天是“盛会佳期”,整个李家村充满了浓郁的节日气氛,户户高朋满座,处处游客如潮,在“五经魁”经过的沿途,红男绿女往来穿梭,真个是人山人海,万人空巷。
在彩旗队,镇武祖师塑像和唢呐、十番锣鼓队的引导下,“五经魁”紧跟其后。那扮演五经魁的,头戴不同脸谱的面具,身穿不同的华丽服饰,手持不同器械,威风凛凛。走在最前面的是雷公(雷震子):红长脸,鹰咀,身穿红色彩衣,左手拿着一面铜锣,右手拿九节锣锤,鸣锣开道;跟在后面的是魁星(钟馗):青面獠牙,身穿绿色衣裙,手握铁笔,手舞足蹈;第三个是判官(包公):黑脸长须,身穿黑袍,手摇一把铁骨白绸扇,仪态威严,凛然不可侵犯;第四个是天官(寇准):黄红脸,身穿黄色莽袍,手持特制拐杖,老成持重;最后一个是将军(李广):白脸清秀,身穿甲胄,手挥大刀,威武雄壮。这几个扮演者,一路上边走边对舞,舞姿优美,动作利落,配合默契。跟在五经魁后面的是香案、花棚、故事,一队锣鼓紧紧相随,放铳的跟在后面,不断发出“砰砰”响声,好不热闹。
经过8个小时的辛苦表演,舞“五经魁”的活动结束了,但这天“盛会佳期”的高潮并未结束,晚上的游花灯、龙灯、演戏等活动仍高潮迭起,十分热闹。
夜幕降临之后,游灯开始,当年的东道主当游灯总指挥。凡参加游灯者,耳听三声响铳之后,立刻把灯点亮,按头灯、花灯、龙灯次序排列,沿规定路线行进。每条龙灯后面都跟着一队锣鼓队。一条龙接着一条龙,如长蛇般,大概有千余人上路。铳声、鞭炮声、人们的欢笑声、孩子们的喧闹声交织在一起,煞是热闹。游龙结束之后,演戏开始,又是通宵达旦。李家村的舞“五经魁”活动,以其融武术与舞蹈于一炉的独特风格,扎根于广大群众之中,历数百年而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