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上青桥灯是一种用很多张形同长板凳的木板连接而成的龙灯,前有龙头,后有龙尾,中间是一节一节的长条板凳,每张板凳的凳面上安有4个圆桶形灯笼,每个灯笼插一至二根蜡烛。板凳长约1.5米,宽0.2米,两头各凿一个方洞,用安有托板的木棍前后拴连,即能节节相连,每节又可灵活转动。
耍桥灯一般都在每年的元宵前后,此前十来天,村里的灯会“会首”便开始向本村有儿女结婚、生男育女或老人做60、70、80大寿的人家摊派“份子”,每份份子一般十几二十元钱。份子收齐后,会首便拿了这些钱上圩场买来红纸、蜡烛等物品,分发给每户糊灯笼,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此外,还要买糯米或粳米制作糍巴、白粿,分发给出灯的人,一般是每桥灯一块白粿(约半斤重),锣鼓队也是每人一块,唯独龙头、龙尾一人两块。会首实际上就是桥灯灯会的组织者,会首这个职务一般是按房轮流担任,如上青半岭就是按肖姓福、禄、寿、喜四房轮流派定的,各村灯会期间,远近亲戚都到该村走亲访友,来看桥灯,家家都有好几位客人,多的一两桌,十分热闹。
到了灯会这天傍晚,各家各户早早吃了晚饭,扛着板凳到门前收割后的稻田里集中,逐节对接灯龙,点上蜡烛。桥灯一般每户一桥,凡年内有喜庆的人家增加一桥。村庄小的20多桥,大的有100多桥,这样对接起来就有一里多路长,显得十分派头。耍灯人每人肩扛板凳,手扶木栓,排成一列纵队等候,待三门铳(一种由三根钢管组成,可以连发三响的土铳)一响,便敲响锣鼓,整队出发,桥灯队先到村前社公庙前舞一圈,接着进村一家一户地舞,每到一家,这家便要燃放鞭炮迎接。游罢全村,再拉到村前田塍上转悠,这时,如果站在村庄远远看去,只见万点灯光排成一条长龙,在漆黑的夜幕中曲曲折折向前游去,活脱脱一条蜿蜒扭动着的火龙,显得非常壮观。直到游罢一个多时辰以后,方才收灯,到会首家领取白粿,各自回家。第二天傍晚再来,一般都是从每年的正月初九、初十开始,到十五、十六结束,连耍五、六天。
桥灯耍起来场面火爆热烈,而且制作简单,板凳、灯笼家家都有,每年糊上新红纸,再插根蜡烛又花不了几个钱,再穷的乡村也能承受,非常容易推广普及,再加上俗语“灯”“丁”谐音,灯多就是丁多,迎合了农村追求人丁兴旺的传统心理,所以村民们耍桥灯的热情都很高。泰宁农村几乎各乡镇都有,但以上青乡的桥灯最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