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城市文化 > 客家文化
【三明客家纪略】客家文化研究
2024-10-2311:02:50来源:

孔永松、张侃在《关于三明客家文化研究的几点思考》称:什么是“客家文化”?扼要之,即为“客家人生存和发展的方式”,也可以说客家人在特定生存环境下所选择的对应策略,就三明客家文化而言,就是客家人在三明特定生存环境下所选择的对应策略……客家文化是汉族文化的基础,又融合南方土著民族文化的二元“和合文化”,崇尚“和”、“和平”、“和为贵”、“和为尊”、“和气致祥”、“和合文化”核心就是“群体意识”。

在当今全球化浪潮之中,客家文化的新突破口就是发挥“和合文化”的潜力,在碰撞、融合、吸收中衍生出新的客家文化。在对客家传统文化研究中,在注意观念文化外,对更具魅力的艺术文化……主动、积极地参加国际文化交流……在多样化的世界里,保持和发展客家文化的特性。

郑州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安国楼在《论以三明为代表的福建西北部地区客家的文化传统》称:客家文化是“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结合的产物”……客家民系之所以能持久保持其鲜明的个性和特征,就在于世代客家人对这一牢固情结的认同和趋从、继承和发扬,而这一情结的主要载体就是文化,包括语言、习俗、家族观念、信仰意识、人生理念等方面的总和,共同的文化成为客家群体贯通古今,维系海内外的主要纽带。福建三明地区的客家文化,无疑是客家世界的一个突出代表。在家族文化教育及传统的继承性方面,三明客家具有其鲜明的特性。

李建军在《从客家祖地文物窥探客家文化》试从客家祖地古地理环境、古遗址、古窑址、古建筑、古墓葬、民俗文物等方面阐述和揭示客家祖地文化……他们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作出了巨大贡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李隆秀、陕西客家联谊会理事长李世文在《客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称: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在征服自然、改造社会、改造客家人自身中,生产、工作和生活中,长期创造形成的被客家人所认同和接受的成果的总和。如语言(客家话)、文字(汉字),风俗(如客家人的婚嫁礼俗、丧葬礼俗、寿辰礼俗、祭祀礼俗、人际交往礼俗、岁时节日风尚等)、宗教(客家人多宗教、多信仰、各地各群体有差异)、生产、生活习惯(如客家人喜欢农工商多业经营,男人在外开拓发展,女人在内持家养老带小,一姓几户,十几户住在一个围屋中,服饰简朴实用、饮食简单有味等),性格、气质和心态(如客家人平和、忍耐、勤劳、节俭、实际、开拓、勇敢、冒险、进取、情深、敬祖、爱国、爱乡、重教、崇正、守信、坚贞、刚强、团结、奋斗不止等),客家人的建筑物、装饰品、银饰品等的特点,及与众不同的客家妇女的特点和美德等等。

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罗美珍在《从语言入手探讨客家民系》称:客家方言的形成和客家民系的形成是同步的……客家民系经历了孕育、形成和发展三个时期。客家方言恰好能反映这三个时期:1客、赣语相同的语言成分表明客家民系在赣北、赣中孕育。客、赣语之间具有不少相同的语言成分……共同保留下中原西部汉语的音变特征:古浊字母b、d、g、dz在客、赣语都变为送气清音pk、tk、kh、tsb;古全浊上声字读阴平调……客、赣语之间有些相同的演变特征是中原西部流入到达赣北、赣中以后新发展的。2从客语的音变和词汇特征看客家民系形成的时空界限……客方言形成时期,宁化石壁占了主要的历史地位。3客家民系的发展时期,其中心从元、明代开始向粤东北转移,梅州话成为客家方言的代表。

新华社深圳支社记者温立然认为客家文化区域划分大致可分为:湘赣区、赣闽粤湘区、粤桂琼川区、闽粤台区、粤港海外区等。

宁化县客家研究会秘书长李根水在《石壁客家民歌初探》中阐述石壁是客家民系形成的摇篮,客家人在石壁创造了大量的口头文学,客家民歌就是其中的一簇艳丽的花朵。石壁流传着大量的客家传统民歌的当代民歌,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流传广泛。在内容、形式、语汇、创作特点等方面,都表现出中原文化的传承和本土文化的融合,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客家文化特色。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