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风俗民情
【三明民俗风情】朱口牛会负盛名
2024-10-0811:29:22来源:

泰宁朱口牛会历史悠久,根据《朱口镇志》记载:创始于清代乾隆年间,起初有当地牛贩十八人从外地购来耕牛一批,于农历七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曰,在朱口进行贩卖,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后来,相沿成习,逐步发展,从而形成了驰名省内外的“朱口牛会”。每年牛会期间,各方农民商贩,不远千里辐辏而来,以致牛源愈来愈广阔,生意越做越兴隆。“朱口牛会”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了,牛会所以能够久盛不衰,除了对促进农业生产能起到一定作用之外,还有它的独特之处。

一是交易场所得天独厚。朱口位于泰宁的东北部,地处邵泰公路西侧,地势较为平坦,交通也很方便,邻近村落星罗棋布,土地肥沃、阡陌交错。牛场设在集镇边朱溪上游犁嘴角的中沙洲,这里场地广阔平坦,能容纳耕牛几千头,溪边沙细若毯,草嫩如绒,牛群卧立咸宜,沐浴方便;另有当地农民将当年收割的稻草,置于沿溪两岸,为集会牛群提供了足够的饲料,此天然场地为开辟牛会具备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二是当地牛贩善于相牛。朱口牛贩,多数掌握了相牛技术,能识别牛的优劣。各省、府、州、县来赴会的牛,不论水牛、黄牛、乳牛,一牵进牛场,相牛者就能根据牛的头角身躯、鼻窦肩脊、脾胃齿口,脚蹄脊尾、肌肤毛鬃以及牝牡乳殖等生理状态,相出它是否抗寒御暑、耐劳负重、驯服勤快、孕产繁殖,并以此划分其贵贱优劣。据朱口外坳村对相牛颇有经验的老人李启伦介绍:不论黄牛、水牛,通常以齿口作为判定壮、老的标准。牛一生只生八齿,一年开一齿,年半开一对,三年内生四齿,再过一半增生至六齿,又过一年半增生至八齿是为满口。满口后齿又生珠,由对珠、四珠、六珠到八珠足为满珠。通常新满口为壮牛,满珠则为老牛,又称废牛(因牛满珠、年老力衰、废而无用了)。另外又从耕牛毛色、毛旋、嚼口、脚蹄、头角来判断其优劣。毛粗而光润者为优,绵毛无光泽者为劣,不能耐寒,难以过冬。如在脊前从头到尾生一行黄毛、阴囊属白色者,称之谓“金秤杆,银秤锤”,是最难得的上等牛,农民称之为“发家牛”。不论母牛、公牛,其尾巴兜起码要有一寸半大,才能遮住外阴和屁眼。另外牛的脚蹄要生得四脚开排、生得大,蹄底厚软,忌露小蹄,而小蹄不露者走得快。食口(即唇口)要平整,义口(即嘴)要大,这种牛能吃到短草,是好牛。毛旋要长得四落归中则为好牛,如在鼻梁和两眼之间平生一毛旋者,谓之“三眼”,是不好的牛。头角清秀、大小中等的牛才会生仔、又属好牛:如角兜粗大则显得头部重,后腿轻而不相称,则属不好。

三是牙人评价说合成交。朱口集镇,一有牛会就有人出面作牙,评议买卖牛价,成交后,从中抽出百分之一作为牙人佣金。上市牛只,既有优劣,价格必有高低,而双方自议,讨价还价,往往悬殊过大,难以成交。朱口牙人,每届会期,早临会场,了解牛会对耕牛优劣的品评情况和当年牛价行情的高低。如有不合理的抬价、压价、或有倒手贩卖的勾当,自然瞒不过牙人的手眼。由于每年牛会都充分发挥了牙人的作用,两家买卖交易基本做到公平合理,双方满意。

四是牛医高手善救牛患。农历七月虽属初秋,但天气仍很炎热,远道跋涉而来的个别耕牛,也会中暑患病,甚至当场晕倒。朱口牛医,技术高明,一看病症,即能识其病患。如属胀肚痧或地脚痧、畸角痧等症,只要在牛的肚皮、脚上、头上、舌上等主要穴位,扎上一针,立止沉疴;如属疯头痧,乃为中毒之症,即用草药治愈,为与会牛客排忧解难起了很大作用。

这个传统牛会,为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