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风俗民情
【三明民俗风情】插禾酒上论英雄
2024-07-1909:11:35来源:

梅列气候温暖,水源充足,盛产水稻。祖祖辈辈生活在这一方土地上的农民,在所有的农耕项目中,对一年一度事关收成好坏的插秧尤为注重,也就产生了“插禾酒上论英雄”的习俗。

每逢插秧节令来临,家家均显得紧张兴奋。在经过一个月左右精心的育秧之后,何日开始插秧马虎不得。首先是翻历书,选日子。假如日子不合,宁可秧龄偏长也只能干着急。逢乙日是绝对不能插秧的。按传统的说法,乙日犯彭公忌。彭公忌日插千株不长。即使栽了,日后禾苗的长势也不尽人意,收成极差。插秧最理想的是成开定日。据传此日插秧,彩头好,秋后收成也好。因此,即使相互换工一时安排不过来,或是被其他事耽误的人家,也要在这日先选一小坵田,或是大坵田中平整一角先栽几行秧以示开吉。开吉了,余下的那日栽种均可。

由于插秧季节晴雨不定,不同于收割秋高气爽可三五日慢慢进行。而且还须套牛耙田整地,且趁耙田后的浑水插秧更有利于秧根生长成活,因而,每年逢立夏、芒种季节,大多换工互助。今日帮你、明日帮他。被帮的唤东家。东家即使经济再拮据,也要尽力准备一些酒菜。曰:插禾酒。

东家备的插禾酒,猪肉必不可少。较丰实的家庭还端出鲜鸡、腊鸭。伴以芥菜、红头菜、芋头之类,一桌满满。除此,早餐每人碗中还滚动一剥好的熟蛋。自酿的红酒经锡壶嘴斟入碗中,红白融汇,令人喉骨滑动。有的村庄插禾酒更是隆重。天方拂晓,静寂的山村已被声声舂糍声震醒。舂糍打粿热闹似过年节一般。

早餐前,东家秉烛烧香敬土地公、五谷仙,每家相同,虔诚的祈祷大致是企盼新的一年田禾大熟,积谷满仓。

插秧也有讲究,比较认真的东家,对技艺高的插禾师傅尤为敬重。深怕大坵田插得不直,弯弯曲曲没了彩头。因此,都希望插禾师傅使出绝活,故而有的插秧师傅便傲慢起来。相传,古时有一插禾师傅,自倚技艺高摆架子,早餐四请五请总不起床。东家忐忑不安十分着急,旁人也不便上桌,只好硬着头皮再去请。待插禾师傅手提绳子姗姗而来,见两个远道而来的打工后生已上桌,气愤得扭身即走,急得东家搓手直叹,暗暗埋怨这两个不知礼数的后生。谁知这两位后生下田即施展本领,两人腰背秧篓在大坵田正中面对面弯下腰,左手握秧,右手插禾,蜻蜓点水一般,一行行向后飞快退去。六行彩线笔直的拉开。待那位持绳的师傅在东家的央求下来到田头一见,羞愧的赶紧逃走。

这故事常在田头传开,既作为一种开心的笑料,也是对插秧师傅的一种无形的督促。因此,凡大坵田首先在正中插开的插禾手,总是全神贯注马虎不得。深怕插弯曲了被人说:师傅,你是忘了带绳子来了。

倘遇大坵田首开行者真的插曲了,东家虽然嘴上说:一样生谷、一样生谷,但心里总不是滋味。有些讲究的人家,甚至会拔了重栽。遇到这种场面,虽一时弄得人好不尴尬,但这种乡风也是敦促了一代代插秧人刻苦练习技艺,以便在插禾酒时当英雄。正因为如此,村村培育出了技艺过硬的插秧手。

时过境迁,虽然如今人们的观念改变,注重的是功效与收成,但插得又快又直的插秧手仍被乡民敬重。晚间吃插禾酒的上席仍非伊莫属。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