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年间,清流南部的李家、古坑、长灌等村庄即以手工挖掘和肩挑、油灯照明的原始方式采集无烟煤。无烟煤,俗称白煤或红煤。无烟煤黑色、有金属光泽,密度高,硬度大,是煤化程度最深的煤,含碳量高(一般含碳量在90%以上)、挥发分产率低(挥发物在10%以下)、水分较少、发热量很高。其焦炭没有黏着性,着火和燃尽均比较困难。燃烧时无烟,火焰呈青蓝色。无烟块煤主要用于化肥(氮肥、合成氨)、陶瓷、制造和锻造等行业;无烟粉煤主要用于冶金行业高炉喷吹等。清流县无烟煤储量丰富,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中南部的余朋、田源、沙芜、李家、赖坊5个乡(镇),全县含煤面积达103平方公里。当时的村民只能用简单粗放的生产方式采集无烟煤,这种采集方式一直持续至民国时期,采集的无烟煤大部分为农户自用,或就地销售给农户取暖煮饭。由于当时的清流山高路崎岖,无烟煤很难远销,因此产量有限。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煤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1958年“大炼钢铁”时期,清流县在古坑后山办起国营煤矿,开采无烟煤,后因开采技术及设备差而停产无烟煤。1959年清流国营煤矿搬至罗口,改名清流罗口煤矿。随后,国家转入经济困难时期,1960年清流罗口煤矿又停产无烟煤。1970年清流县新建长灌煤矿。1974年12月,清流县在沙芜乡与田源乡交界处新建罗口煤矿,罗口煤矿采用半机械化开采无烟煤,后又不断改进和更新设备,开采无烟煤的技术水平有明显提高。采矿条件也不断改善,有部分采煤工配电煤钻,掘进工采用风钻,煤的运输采用矿车,但人工打眼放炮、人工推车、人工铲煤等仍存在于各个生产环节中。煤矿的通风系统、消防洒水系统、提升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通讯及信号系统等安全生产设施都比较完善。1978年,清流县兴建了13.8公里的运煤专用公路,提高了矿场无烟煤的运输量。
1980年,清流县的长灌煤矿并入罗口煤矿。11月,罗口煤矿的罗口井投产,年核定生产无烟煤能力为4万吨。1983年9月,沙芜上坪煤矿的上坪井对3个联办无烟煤矿进行扩改(总投资524万元),1985年建成投产(1988年并入罗口煤矿)。1987年清流县新建沙芜秋口煤矿、李家乡煤矿。之后,又续建一批小型乡村无烟煤矿,主要有长灌、古坑、罗坑、半山庵、南山、田口、上坪、罗口、荷坑9个井田。清流县无烟煤矿的不断发展使之成为福建省无烟煤生产的重要基地,1989年清流县被国家能源部列为全国第二批重点产煤县之一。1991年清流全县国营和乡村无烟煤矿总产量达11.4万吨。据1993年地质部门地质勘探报告,清流县无烟煤预测储量为32800万吨,地质储量为8197万吨。1993年清流县又新建马地联办无烟煤矿、国新煤矿和官坑联办煤矿,1996年全县无烟煤产量达15万吨。
1998年,清流县罗口煤矿改制成国家控股、职工入股的有限公司,注册为清流县罗口煤矿有限公司。由于改制不彻底,企业连年亏损,仍摆脱不了困境。2000年9月,经清流县人民政府批准,将清流县罗口煤矿有限公司的国有净资产以“承债式”对外转让,并进行招标,新成立清流县罗口煤业有限公司。2001年以后,市场对无烟煤需求激增,无烟煤的产量逐年增加。2002年3月,福建省华厦建筑设计院对清流县罗口煤业有限公司进行矿井延伸设计,设计年生产无烟煤能力为6万吨(2005年开工建设)。2003年3月竣工验收投产,设计年生产无烟煤能力为9万吨。至此,清流县罗口煤矿矿区占地面积达88085平方米,井田面积约5平方公里,井田经钻探设计储量为305.9万吨。
2004年,清流全县有办开采无烟煤许可证的矿井9个,无烟煤的保有储量为1435.64万吨,工业储量为1304.77万吨,可采储量为913.34万吨,而且其无烟煤质量好,属低磷、低硫、低灰粉,发热量为6000~7000卡/千克无烟煤。2005年,清流县重点无烟煤矿有罗口煤矿、长灌煤矿、秋口煤矿、新源煤矿、沙芜上坪煤矿5个,在这5个重点煤矿总产量(25万吨)中,罗口煤矿产无烟煤量占60%以上,是清流全县最有潜力的煤矿。至2008年,清流全县无烟煤产量保持在25~35万吨之间,其中50%的无烟煤向江西省的于都、石城、瑞金、会昌及三明其他县(市、区)销售,实现产值109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