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宣传传播 > 史实纵横
田畲村的红色记忆 ——宁化县治平畲族乡田畲村革命史概况
2022-09-2610:54:50来源:市委党史方志室

田畲村地处武夷山南段东南麓,位于治平南部,也是宁化县的最南端,辖十多个自然村,村域面积13平方公里。北面与治平的社福、光亮(1964年划出田畲的光亮片分开设置)接壤,北偏东距治平10公里、距宁化县城66公里。东、南、西三面与长汀县的馆前、庵杰毗邻,东南距长汀县馆前11公里,南距长汀县新桥19公里,西南距长汀县庵杰5公里、距长汀县城34公里。荣旗溪由南流向北注入社福溪,南丰溪东南出境入庵杰境东部转向南流注入汀江,增畲溪西偏北出境入庵杰境北部注入汀江。历为宁化县会同里、寺背(联保)乡、长宁区、第七区、治平区、治平公社、治平(畲族)乡辖地。

因自然、区位原因,加之长汀县城历为闽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田畲与长汀的经济、人文联系都十分密切。长汀县城还是闽西土纸的销售中心,因纸业生意往来,田畲与之邻近的馆前、新桥、庵杰有七成左右的家庭有婚姻关系,互为儿女亲家。两地山水相连、纸业相连、血脉相连,历史关系可谓源远流长。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田畲受长汀革命浪潮的影响,兴起了土地革命运动,为宁化和汀东苏区的创建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田畲成为闽赣边游击区的组成部分。建国初期,田畲取得剿匪反霸斗争新的胜利。

一、长汀革命浪潮掀起对田畲的影响

长汀历为闽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早在1927年9月,南昌起义部队进入长汀,指导成立了中共长汀特别支部。自此,长汀在党的领导下,掀起了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浪潮。因地理区位原因,长汀掀起的革命斗争浪潮,对田畲产生了积极影响。长汀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王仰颜,对田畲早期(1929年至1930年)的革命活动多有关注。    

(一)田畲劳苦工农加入秘密农会

田畲山岳纵横,延绵起伏,山多田少,耕地720亩,山地24750亩、其中竹山21600亩,有“九竹一田”、“田畲竹海”之称。自北宋由长汀传入竹麻造纸术,传统(手工)造纸业遂成为田畲主业。每家每户育竹造纸,独建或合建纸槽,出产的土纸(包括玉扣纸、毛边纸)挑运至长汀县城纸行收购,再由纸行贴上“长汀鉴定”标签,遂销往省内外。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田畲拥有纸槽50多家,纸工280余人,年产土纸5000多担。田畲农户既要务农、育竹,又要造纸、运纸,亦农亦工,劳作辛苦,体力消耗大,经济收入微薄,受本地山主、长汀纸行老板的双重经济剥削,还要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压迫,也时有匪寇窜犯田畲扰民掠财,是处于社会最底层、最无助的劳苦工农。这些劳苦工农“反剥削、反压迫、求解放”的愿望十分强烈。

1928年12月,中共长汀特别支部召开支部扩大会议,根据党的“六大”会议精神,将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将长汀全县划分为四个工作区,其中“汀东由王仰颜、黄亚光负责,以新桥为据点,向童坊、馆前和(宁化)曹坊一带发展。”①会后,王仰颜、黄亚光立即分头深入汀东各地农村(包括宁化县的曹坊、治平的田畲),宣传土地革命思想,组织发动群众,在进步青壮年中发展农会会员、党团员,建立秘密农会、地下党团支部,发展壮大革命力量。

1929年初,在王仰颜的指导下,在汀东的新桥、馆前、童坊等乡村建立了秘密农会,农会会员遍布各村。田畲的曾益刚、曾忠富、曾从泰等劳苦工农,②相继加入汀东有亲戚关系、纸业生意往来村的秘密农会。这些在汀东加入秘密农会的会员,成为稍后组建田畲赤卫队、汀东游击队的骨干队员。

(二)红四军指导组建田畲赤卫队

为粉碎湘赣两省敌军对井冈山的军事“会剿”和经济封锁,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首次挺进闽西。

3月14日,红四军在长汀的长岭寨歼灭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郭凤鸣部2000余人,取得入闽首战大捷,“为即将创建的闽西革命根据地举行了奠基礼”。③3月19日,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兼第一纵队党代表陈毅,“带领一纵队前往河田、新桥等地分兵游击,发动群众。”④与此同时,组成一支7人红军小分队,由中共长汀县委指派党员马炳章作向导,从新桥经三坑口、东坑角、北坑坝越紫金岭到田畲,在田畲村里下屋的曾氏宗祠(又称“下门祠”)宿营。

红军小分队进驻田畲后,积极宣传土地革命思想,充分发动群众,组建革命武装。1929年夏,田畲劳苦工农(包括田畲秘密农会的会员)及外村纸工,在曾氏宗祠歃血誓盟,成立田畲赤卫队,由曾老荣任队长、曾益刚任党代表。全队70多人,下辖四个分队,曾忠富、曾绍洪、曾维存和曾致华,分别担任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分队队长,并划分各工作区域(自然村)。武器主要为鸟铳、梭标、半斩、(铁)耙头以及6门自制“长龙”(长管土炮),还有两支汉阳造单发步枪。田畲每个纸槽每售1担纸(7刀),抽1至2刀纸作为赤卫队革命活动经费。赤卫队成立后,主要防备土匪、流寇窜犯田畲扰民掠财。

家住鸡爪窝的第三分队队长曾维存,在参加赤卫队之前,在鸡爪窝水口处经营父亲留下的“荣丰”纸槽。因销售土纸,经常往返于“田畲——馆前——长汀县城”之间。馆前地下党员老严先生在田畲大坑哩的私塾学堂以教书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认为曾维存销售土纸要经常往返两地,不仅有传递情报之便,而且为人正直、老成持重、有一定文化,靠得住、信得过,遂发展成为地下交通员,负责“田畲(私塾学堂)——馆前(老官裁缝店)”的秘密情报传递工作,其四个儿子也传递过秘密情报,从未发生过情报泄密事情。

(三)参加汀东游击队对敌作战

红四军撤离长汀后,国民党军及地方反动民团加紧“围剿”新生革命力量。汀东地区在王仰颜的领导下,对敌开展武装斗争。1930年2月下旬,在新桥鸳鸯的早禾田头,正式成立汀东游击队,田畲赤卫队部分队员加入其中。全队120多人、100多支枪,暂编为三个分队,王仰颜为总负责人。

汀东游击队成立后,以新桥的早禾田头、猫头山为据点,开展武装斗争。加入汀东游击队的田畲队员,在王仰颜的率领下,随队主动出击连城四堡,击毙伪团总江兴文。5月下旬,配合红军攻打清流县城,歼敌数十人,活捉伪县长,缴获枪支20多支,筹款4500个银毫,破狱解救了被关押群众百余人。6月6日,田畲队员随汀东游击队,参加了王仰颜领导的以新桥为中心的汀东暴动。7月,田畲队员随汀东游击队开赴长汀的四都,改编为红二十一军第五纵队,王仰颜任司令员、罗化成任政委;随后,参加了河田蔡坊战斗,歼灭了当地反动民团。8月,第五纵队改编为红十二军第三十四师101团。  

田畲赤卫队部分队员,如曾益刚、曾忠富、曾绍洪等,⑤自加入汀东游击队,后编入红二十一军第五纵队,再改编为红十二军第三十四师101团,归属红一军团建制,随部转战闽赣千里战场,参加中央苏区反“围剿”战役,对敌作战勇敢,不怕流血牺牲,是田畲走出去的热血男儿。

二、田畲兴起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

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1931年9月底,中央主力红军到达以瑞金为中心的闽赣边界地区作稍事休整、整编部队,尔后波浪式地向闽西北、赣西南地区发展,开展建党、建政、建立地方武装工作,以巩固、扩大中央苏区。10月初,中央主力红军遵照方面军首长指示:“在以瑞金县为中心的赣闽边界地区,开展群众工作,打土围子,歼灭地方豪绅武装。”⑥

在石城南部地区作稍事休整的红四军,命令第十二师36团向东出击,攻打宁化县治平下坪的土围子(即土堡)。10月13日,红36团抵达下坪并包围土围子,李任陛等土豪劣绅乘夜逃跑。14日攻克土围子,缴获银元7万多元,没收财物分给劳苦工农。下坪土围子攻克后,红36团派出第一连胡连长率100多名红军指战员,于10月19日清晨进驻田畲。在田畲驻扎了3个多月,指导田畲建立苏维埃红色政权,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创办列宁小学,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

(一)建立红色政权

在红36团第一连的指导下,1931年10月23日左右,由红军主持先后召开两次群众大会,前一次到会群众五、六十人,后一次到会群众二百多人。红军宣传“打土豪、分田地”等土地革命思想,后一次大会让群众民主推选7人,先行成立临时红色政权——田畲革命委员会,由曾纯全任主任,曾泽格、曾益刚、曾忠富、曾从泰、曾石头、曾淮玉(别名“石生子”)6人为委员,委员会址设在村里曾佑梅祖屋。

不久后正式成立田畲乡苏维埃政府(简称“乡苏”),隶属宁化县长宁区,1932年10月长宁区划归汀东县管辖。乡苏址仍设在村里曾佑梅祖屋,管辖田畲、光亮各自然村,全乡106户、870多人。乡苏维埃政权由乡苏维埃代表大会及其主席团组成,每3个月由主席团主持召开一次乡苏维埃代表大会。乡苏维埃代表积极参政议政,乡苏干部依法依规充分行使执政权,翻身劳苦工农第一次当家作主,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崭新气象。

田畲乡苏维埃政府由曾泽路、曾泽格、曾忠富、曾才从、曾记三、蓝季生(畲族)、冬发生(别名)、景庚叔(别名)、曾从梭、曾淮玉分任乡苏主席,曾益刚、曾泽周、金仕子(别名)、水蓝子(别名)分任文书,曾从泰任财政委员,春养子(别名)、曾老有分任土地委员,×良生任交通员(其他人员不详)。与此同时,成立了田畲乡党支部以及团支部、妇代会、贫农团、少先队、儿童团、游击队(主要由未加入汀东游击队的田畲赤卫队队员组成)。乡党支部由曾忠富、曾益刚、曾纯全组成,石头子(别名)任贫农团主席,詹石林妹、马喜妹分任妇女主任(其他人员不详)。乡苏主席和文书脱产,每月领取定额生活费(苏区货币);其他人员不脱产,也不发给生活费。

(二)打土豪分田地

在红36团第一连指战员的指导和支持下,田畲乡苏维埃政府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推翻剥削制度,让广大翻身劳苦工农分享到土地革命的胜利果实,获得经济实惠。

1931年冬,先开展打土豪。没收了一贯为富不仁、欺压百姓的曾泽明、曾泽昆、曾佑廷等土豪劣绅的浮财,分发给劳苦工农,有衣物、猪肉、稻谷等,光稻谷每人就分得60多斤;推翻了高额田租、一担纸抽两刀纸的高额山租剥削制度;还从土豪刘万丰纸槽挖出1300多个银元。为解决田畲游击队缺乏武器问题,发动群众收缴土豪劣绅的枪支,乡苏规定每收缴一支枪奖励银元2元,在很短的时间内,收缴枪支数十支。乡苏财政委员曾从泰从土豪劣绅曾泽昆家收缴3支枪,其中有一支“五响快”好枪,曾从泰因此获奖银元6元。

1932年春,再进行分田地、分纸山,以村为单位成立土地分配(分田)委员会。首先摸清底子,入户登记每户占有的耕地、竹山、人口、收入等情况。其次评定阶级成份,合理确定分田地、分纸山数量。再次在原耕地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按人口平分,土豪劣绅(包括地主在内)不分田,富农分坏田;耕地、竹山统一折算,一担纸山折两担耕地,同时分配到户。1932年、1933年革命形势很好,种田、育竹造纸两年。1933年八、九月,田畲乡开展查田运动,主要查阶级、查漏划、查错划,查出了一些漏划、错划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1934年6月以后,局势混乱,耕地、竹山收成也差。

(三)创办列宁小学

田畲乡苏维埃政府成立后,于1932年春分别在大坑哩和黄泥田创办两所列宁(初级)小学,开办一至三年级,课程开设国语、算术、游艺(运动/唱歌/图画/手工)。春季招生开学,开办了五个学期,即1932年至1934年三个春季学期、1932年至1933年两个秋季学期。

苏维埃政府实行小学五年义务教育制度,凡年满7岁至13岁儿童都要上列宁小学,接受义务教育。田畲大坑哩列宁小学在校学生30个、黄泥田列宁小学在校学生十五、六个,各开办一个教学班,分开编组,分别授课。课本由上级苏维埃政府统一发放,学生免交杂费,上课桌椅自带,学习书簿自买,其中红军子女免费发给课本。

田畲大坑哩列宁小学由曾益刚任校长、教师姓范,黄泥田列宁小学由曾纯全任校长、教师李元寿。校长和教师由田畲乡教育委员会提出,乡苏委任,报长宁区苏教育部核准。教师工资由全体学生家长分摊,每个学生家里轮流供饭一天。如学生家长交不起分摊教师工资的,则增加供饭天数。

三、田畲为苏区的创建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苏区时期,田畲乡在动员青年参军、恢复纸业生产、推销苏区公债等方面,尽全乡之力,为宁化和汀东苏区的创建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因田畲乡山多田少,人均不到一亩耕地,常年口粮严重不足,属于宁化的“产纸区、缺粮区”(全治平如此),一日三餐“三分食(即一分饭食、一分薯食、一分菜食)”,故无筹粮任务。

(一)动员青年参军

在尚未成立田畲乡苏维埃政府之前,田畲赤卫队的部分队员就加入了汀东游击队,随后编入红二十一军第五纵队,再改编为红十二军第三十四师101团,归属红一军团建制,成为中央主力红军的光荣战士。

田畲乡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成立田畲乡游击队(主要由未加入汀东游击队的田畲赤卫队队员组成)、少先队。在开展扩红突击运动中,长宁区苏组织的宣传队、文艺队、鼓动队、劝导队,进村入户动员适龄青年报名参加红军。田畲乡游击队、少先队中的曾万林、曾钦林、曾刀石老、曾马连生、曾学生、曾绍臣、曾祥珍、曾玉长生、曾水养生、曾金桂、曾万标等热血青年,踊跃报名参军参战,有的田畲乡热血青年直接报名参加红军,他们被分别编入红三军团、红五军团、红八军团、红九军团以及长宁区模范营、长汀县模范团等红军主力和地方部队。

为搞好扩红工作,鼓励田畲乡热血青年上战场奋勇杀敌,免去他们参军参战的后顾之忧,田畲乡积极做好拥军拥属工作。给红军家属颁发《当红军最光荣》木牌和《优待证》、给伤残红军颁发《残废证》、给红军烈属颁发《烈士光荣牌》,凭证(牌)享受苏维埃政府的各种优待政策。乡苏还组织耕田队、山歌队,对缺乏劳力面临耕田难的红军家属、残属、烈属,由耕田队义务帮助耕田;每当有新兵参军入伍,由山歌队用治平话演唱红色山歌热烈欢送,营造喜气氛围。演唱的红色山歌主要有《参加红军为工农》、《妹妹送哥去当兵》、《加入红军最光荣》、《新做红旗马布星》⑦等:

新做红旗马布星,把把红旗送红军。

红军去了有胜利,后方工作有安心。

韭菜开花得杆心,保护红旗欢送当兵人。

当兵青年出去要安心,家里工作妇女来关心。

1930年至1934年,田畲乡热血青年先后有70多人参加红军(今光亮畲族村20余人)。他们告别亲人、告别家乡,坚定的走出田畲大山,义无反顾的踏上革命征途。为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建立苏维埃新中国,他们在战场上前赴后续,奋勇杀敌,血洒疆场,魂落他乡,绝大部分壮烈牺牲,发证烈士18名(含解放战争时期1名烈士/今光亮畲族村5名),大部分成为无名英雄。田畲乡的革命英烈,他们用青春、热血和生命,抒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二)恢复纸业生产

1929年,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两次入闽,亲手创建了闽西革命根据地。随后,中共福建省委迁入长汀县城,福建军区、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在长汀县城相继成立,长汀成为福建苏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国民党军重点加强了对闽西苏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造成闽西土纸销售困难,导致各地纸槽大部分自减产量或暂停生产。田畲乡纸业同样如此,1929年至1931年,年产量不足正常年份的四分之一,50多家纸槽有近一半停产歇业。在以育竹造纸为主业的田畲乡,广大竹农、纸工的经济收入急骤减少,家庭生活面临很大困难。

为解决上述问题,田畲乡苏从几个方面着手,尽快恢复全乡纸业生产。首先成立乡纸业工会,增强纸业生产的组织性。1932年2月,成立田畲乡纸业工会,会员70余人,主任由乡苏主席兼任,首任主任曾泽格(乡苏主席兼),会址设在村里曾佑梅祖屋。工会成立后,根据各纸槽正常年份的产量、质量、效益情况,合理确定纸工的工资标准,以保障纸工的合法权益;制定奖优罚劣制度,以调动广大纸工的积极性,力争多出工、多出力、多产纸、产好纸。其次配合乡苏分纸山,调动广大竹农的积极性。田畲乡七千多担纸山,做到好坏、远近合理搭配,按人口分配到户,以调动广大竹农管山护竹的积极性,力争多产竹麻、产好竹麻,保证全乡纸业生产的原料供应。再次多方争取投资,保障纸业生产的资金需求。因打土豪、分田地,本地山主(许多已逃到外县)、长汀纸行老板不敢再投资田畲(其他地方也一样)的育竹造纸业,生怕再次被打土豪,造成育竹造纸资金短缺,影响纸业生产。由乡、区纸业工会出面,找长汀纸行老板,要求继续投资田畲的育竹造纸业,争取到每担土纸的削青和造纸七、八元(银元)投资,汀东纸业公司也给予每担土纸2元(苏区币)无息贷款,保障了田畲纸业生产的资金需求。其四组织纸业互助组,促进生产要素利用的最优化。每8至10家纸槽组成一个纸业互助组,相继组织了曾从泰组、曾佑堂组、曾东连生组等几个纸业互助组。组内调剂原料、劳力、资金等生产要素余缺,促进组内生产要素利用的最优化。

在田畲乡纸业工会、广大竹农、纸工的共同努力下,至1932年竹麻产季,全乡50多家纸槽不仅迅速恢复了生产,而且基本达到了正常年份的产量,当年产玉扣纸5000多担。因田畲属“内山纸区(包括治平全境、长汀县的庵杰和铁长)”,所产玉扣纸质量最优,是玉扣纸中的极品,素有“内山玉扣日鉴天颜”的美誉。主要在中央苏区范围内销,大部销往瑞金的中央各机关及其所属单位,作为报刊、公文、苏区纸币、公债券、米票等用纸,各红军医院还以玉扣纸替代医用棉使用。田畲乡产玉扣纸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推销苏区公债

为筹集土地革命战争军费、中央苏区经济发展和基础建设资金,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分别于1932年发行两期革命战争公债180万元,于1933年发行两期经济建设公债653.65万元,由中央苏区的各级苏维埃政府逐级分期下达四期公债推销任务。1932年6月20日发行的第一期革命战争公债,下达给宁化4000元推销任务,因数额不大,直接由宁化商家完成。

田畲乡为完成1932年发行的第二期革命战争公债、1933年发行的两期经济建设公债推销任务,要求全乡党团员、乡苏干部、工会会员带头购买三期公债,为广大群众作出表率。一般劳苦工农每户购买几元至十几元不等,土豪劣绅每户强行派购二、三百元,全乡共完成三期公债推销任务6000多元。田畲乡人民在自身经济发展都面临困难、生活还十分贫困的情况下,竭尽所能,为支援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支持中央苏区经济发展和基础建设,贡献了一份难能可贵的力量。

四、转入游击战及解放前后的剿匪反霸斗争

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地方武装转入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田畲乡成为闽赣边游击区的组成部分,田畲乡党组织转入地下活动。解放前夕,争取土匪转化、改造工作未果。解放初期,田畲开展剿匪反霸斗争,取得新的胜利。

(一)区沦陷田畲成为游击区

由于中央“左”倾领导者顽固推行错误的军事冒险主义,导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役节节失利,被迫向西实行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7日、10日前后,驻防长汀、宁化的中央主力红军从驻地出发长征。12月1日,敌五十二师攻占中央苏区最后一座县城——宁化县城。至此,中央苏区县城全部沦陷。

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活跃在闽赣边(即汀瑞边)的汀瑞游击队,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开辟了闽赣边游击根据地,成为闻名全国的南方八省15块游击区之一。”⑧汀东县长宁区属于闽赣边游击区的组成部分,时有游击队游击到长宁区乡村打土豪筹款。如“1937年5月,汀瑞游击队和瑞金游击队在观音岽(位于田畲境内)周围的村庄打土豪筹款。”⑨

还在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出发前,地处闽赣两省三县交界地的长宁区,1934年6月遭刘世寿、马文辉两支铲共义勇队袭扰,所到之处,杀人放火,抢掠财物,搞得鸡犬不宁,可谓无恶不作。10月,国民党反动派卷土重来,对苏区反攻倒算,长宁全区沦陷,重新落入敌手。反动当局颁发“自新条例”、“通匪十杀令”等,采取保甲连坐法,大肆捕杀红军游击队、苏区干部、共产党员、红军家属等,到处一片白色恐怖。

参加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役的田畲籍红军战士曾佑梅、曾佑成、曾泽厚等,在战斗中与原部队失散,辗转回到家乡,隐藏身份,免遭了铲共(团)义勇队、还乡团、民团的“清剿”,幸免于难。他们一边务农、育竹造纸,一边等待主力红军打回来。家住鸡爪窝的田畲赤卫队第三分队原队长曾维存,因藏有马炳章送的一支左轮手枪(含3发子弹),不慎走漏消息,1936年6月21日,曾维存在家中被民团包围,抵抗中不幸腹部中弹,因流血过多当场牺牲。

(二)解放前夕争取土匪工作未果

1949年4月20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大江,中国革命胜利在望。宁化城工部审时度势,着手筹建革命武装,配合解放大军解放宁化。1949年5月,田畲籍地下党员曾友丰主动向宁化城工部请缨,前往盘踞在治平一带的土匪张泽庆部做教育改造工作,争取将其转化过来。宁化城工部先后派出阴星明、雷臻铮、伍登良等十余人,前往田畲协助曾友丰开展对土匪张泽庆部的争取工作。经过一段努力,匪首张泽庆表示愿意改邪归正,接受共产党领导,其部改编为“宁化南乡游击队”,在田畲一带公开张贴“打倒国民党”、“拥护中国共产党”等革命标语。

由于张泽庆部下一些惯匪本性难改,继续在外绑票勒索、抢劫财物、为害百姓。曾友丰知悉后,对其进行严历的批评教育,如不限期改正,将给予严肃处理。结果“钻山狗”等一些顽固惯匪怀恨在心,阴谋何机报复。1949年7月间,曾友丰从宁化南乡游击队驻地下坪返回田畲家中,在途经外观音顶路上被“钻山狗”等顽固惯匪伏击枪杀,同时遇害的还有曾钦德。因曾友丰同志遇害,争取土匪张泽庆部的改造转化工作未果。张泽庆部匪性不改,继续在宁化西南边界一带为非作歹,为害一方。

(三)解放初田畲的剿匪反霸斗争

1949年10月21日,宁化县国民政府通电起义,宣告宁化和平解放。10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八军第一四四师432团两个营进驻宁化县城接管宁化,组建临时人民政权。12月初,福建省军区第八分区独立第五大队进驻治平,开展剿匪反霸与建政工作。

由于宁化刚刚解放,当时境内土匪、恶霸为数众多,共有土匪33股1000余人枪,分成两大系统。第一大系统是以国民党特务唐宗为首的“闽粤赣边区中国人民自卫军(简称‘自卫军’)”,有460余人枪,分为三个支队,第一、第二支队各200余人枪,第三支队五、六十人枪。第二大系统是以陈楚先为首的“赣北游击纵队(后改为‘国防人民反共救国军’、简称‘救国军’)”,有200余人枪,分为5股,每股三、六十人枪。其余为人枪不多的小股土匪,少的几人,多的也仅二、三十人枪。危害治平一带的是“自卫军”第一支队张泽庆股匪、第三支队陈寿子股匪,以及一些零星小股土匪。他们仇视共产党,与人民为敌。

1950年七、八月,在国际、国内不利形势的加持影响下,宁化境内土匪、恶霸活动十分猖獗,气焰非常嚣张,公然攻击县、区党政机关,枪杀政府干部,抢粮、杀猪、派款,绑票勒索,杀人越货,为非作歹,广大人民群众叫苦不迭,对此恨之入骨。而治平山高林密,地广人稀,村落分散,交通不便,张泽庆、陈寿子以及小股土匪时常出没,恶霸横行乡里,所到之处十室九空。田畲同样匪患严重,未能幸免。当时宁化城乡人心惶惶,形势异常严峻,已严重危及到新生人民政权。

为剿灭治平境内的土匪、恶霸,1950年11月,中共宁化县委、县政府组建治平武装工作队,由高少根任队长、杜逢宝任指导员,驻治平独立第五大队配合,负责剿灭治平境内的土匪、恶霸。治平武装工作队成立后,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在独立第五大队的有力配合下,全面开展剿匪反霸斗争。1951年2月初,治平武装工作队、独立第五大队事先得到情报,田畲有小股土匪回家过年。2月5日晚(除夕)剿匪部队乘机出动,上半夜包围田畲,活捉曾佑贞等5名土匪;紧接着下半夜到田畲邻村的福坑,活捉曾理兆等4名土匪;这些土匪、恶霸血债累累,罪大恶极,被人民政府公开处决。

1951年3月,治平召开第七区公所成立大会,驻治平独立第五大队指战员、各乡民兵、干部群众数千人参加大会,县委宣布由杜逢宝任区委书记、高少根任区长。区委、区公所要求各乡民兵、全区广大人民群众,大力配合驻治平解放军部队继续开展剿匪反霸斗争,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加大政治攻势力度,动员土匪、恶霸主动自首,上交武器。经政策宣传、政治攻势,田畲土匪曾兴全主动自首,上交3支驳壳枪和5支单发步枪,人民政府将其作为起义人员对待。

历时一年又八个月的治平剿匪反霸斗争,彻底肃清了田畲以致治平境内的全部土匪、恶霸,广大人民群众奔走相告、无不拍手称快,取得了共产党执政后治平剿匪反霸斗争新的胜利。从此,田畲在党的领导下,与治平全区人民群众一道,迈上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征程。

 

(作者:原宁化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刘根发)   

【注释】

①、④、⑧、⑨王其森主编《长汀人民革命史》,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年8月第1版,第35页、第47页、第215页、第289页。

②参考《治平乡烈士英名录》、1956年12月22日《宁化县治平区土地革命时期老干部情况调查表》、1957年9月12日《田畲乡土地革命时期烈士军人调查登记表》,治平畲族乡人民政府档案室档案。

③蒋伯英著《闽西革命根据地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19年5月第2版,第75页。

⑤参考《治平乡烈士英名录》。

⑥王道平主编《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解放军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251页。

⑦1976年8月宁化县革命纪念馆调查归档《宁化县革命斗争史资料》治平(二)之《田畲大队彩旗队旗岌村刘老唐谈红军》,苏区时期刘老唐曾当选为汀东县苏代表、曾任田畲乡山歌队队长,在田畲乡一带传唱的红色山歌《新做红旗马布星》,调查时由刘老唐口述,未收入1978年10月由宁化县文化馆搜集整理的《宁化革命民歌151首》歌集。 

【参考资料】

⑴1972年调查、1973年归档《宁化县革命斗争史料》治平(一),1972年8月份郭祖绳调查记录《治平公社田畲大队老人座谈会纪要》等6篇笔录(主要参考资料),宁化县革命纪念馆档案卷宗复印件。

⑵1976年调查归档《宁化县革命斗争史资料》治平(二),1976年8月份曹仁忠、曾钦科调查记录《治平公社田畲大队一队曾泽格的口述》等6篇笔录(主要参考资料),宁化县革命纪念馆档案卷宗复印件。

⑶郝国兴等编《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3月第2版。

⑷《宁化文史资料》第五辑之宁化县总工会供稿《长宁区纸业工会调查》,政协宁化县委员会文史组1984年9月编印(内部发行)。

⑸邱恒宽责编《宁化文史资料》第十辑之雷臻新作《曾友丰烈士传略》、郝曼华作《宁化解放初期工作回忆》、高少根/曹国基作《参加宁化剿匪建政纪略》,政协宁化县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9年10月编印(内部发行)。

⑹邱恒宽责编《宁化文史资料》第十一辑之毛星作《宁化纸业历史渊源》,政协宁化县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90年9月编印(内部发行)。

⑺黄马金主编《长汀纸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

⑻刘善群主编《宁化县志》之卷二十五【军事】第三章第二节“驻军”、第四章第三节“人民地方武装”,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9月第1版。

⑼李敏、孔令华主编《中央革命根据地词典》,档案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⑽许培昭主编《宁化人民革命史》,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⑾任耕耘主编《万年历》,黄山书社2007年12月第1版。

⑿卢德明、林旭主编《福建中央苏区纵横·长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

⒀刘国语、陈伙成、陈力主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一卷,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

⒁林春敏责编《福建省地图册》之“长汀县”,福建省地图出版社2012年4月第3版。

⒂张智勇主编《三明市地图册》之“治平畲族乡”,福建省地图出版社2014年6月第1版。

⒃余伯流、凌步机著《中央苏区史》上、下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5月第2版。

⒄王坚撰《闽赣古道的“红色堡垒”——宁化县治平畲族乡田畲村革命斗争简史》书稿,2022年7月脱稿。

⒅2022年8月8日,笔者深入田畲作田野调查;9日至18日,笔者向治平畲族乡党委领导、田畲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曾绍群、村委原副主任曾佑春(老赤卫队员曾维存之孙),通过智能终端作问卷调查。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