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城市文化 > 客家文化
【三明客家纪略】教育(5)书院
2022-09-2315:51:56来源:

书院是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形式。唐宋时代,以私人创办为主;元代至明中叶,民官并举;明代中叶以后,则以官办为主。是以积聚大量图书,进行教学活动、学术研究相结合为特有形式的教育机构。

清代书院可分为四类:一是考课式书院,以习八股文,应科举为主;二是学习古文义法的书院;三是以考经史、整理古籍为主的书院;四是以经世致用为主的书院。随着西学渐进,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达,清光绪二十九年(1904)一月,全部书院改为新式学堂,从而结束了长达1300余年的封建科举制度。从宋至清末,全区有书院99所。

全区最早创办的书院为沙县的凤岗书院、了斋书院,建宁县的云谷书院,尤溪县的南溪书院和将乐县的龟山书院。凤岗书院创建于宋淳熙十年(1183),创办人黄灏,院址在沙县水南凤凰山下。了斋书院宋嘉定二年(1209),以陈瓘故居改建而成,曾屡毁屡建,几经修葺,后又名谏议书院。建宁县最早的书院为南宋吏部侍郎俞丰在南宋乾道二年(1166)告老还乡后所建的云谷书院,院址在城南桃峰之麓。将乐县最早的书院为龟山书院,在将乐县北郊封山之麓,宋咸淳三年(1263)为纪念杨时,礼部尚书冯梦德请度宗皇帝御赐“龟山书院”四字。该书院闻名遐迩,四方之士,望门而趋。

明代著名书院,在沙县城关有豫章书院以及由夏茂四贤祠社学改办的道南书院;永安有贡川栟榈岩下的栟榈书院,此处原为宋左正言邓肃幼年读书处,明嘉靖三十年(1551)永安知县郭仁创建。

清代著名书院有尤溪县宣化坊的开山书院、宁化县禾口的道南书院。

清雍正七年(1729),各县陆续设立正音书院。设立此类书院旨在学习官话,厘正方语口音,纠正当时各地学校以方言教学的通病。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4)一月,清廷采纳张之洞、刘坤一的建议,下诏“废科举、兴学堂”。之后,各省书院于省城内均改为大学堂,各府厅及直隶州改为中学堂,各州、县改为小学堂。

据统计,三明市历代所办书院达99所,以永安县办的最多,达22所。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