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城市文化 > 客家文化
【三明客家纪略】教育(4)义学
2022-09-2315:50:21来源:

义学也叫义塾,多属小学性质,由公产或私人捐赠兴办,为古代含慈善性质的教育场所,专收无力缴纳学费进私塾的孤寒儿童入学。义学始于宋代,盛于元明清。清康熙年间,沙县创义学于梅子岭下,内设有讲堂、学舍、亭台及义仓。宁化县于明嘉靖年间建义学1所,清代建义学3所,一在安远司前,一在石牛驿侧,一在滑石铺。后者由张享驯捐地、卢瑞银募田22亩创建。清光绪元年(1875)在禾口建义学1所,光绪三年在城里建义学3所。建宁县义学设在县治之左。清康熙四十年(1701)由知县徐之霖倡建,拨东关桥租为馆师束脩,另捐资买田,年收租24石。光绪二年知县柯抡倡捐,四乡响应共捐1093千文,于县城四门及四乡等处设义学各1所,以奎星阁为总汇,中有讲堂。光绪三十三年建宁全县有义学50余所。泰宁县于清嘉庆四年(1799)建义学1所;于光绪十五年由知县捐俸380两买回南禅寺田租96石,又拨宝盖岩归公寺租金10石,在四乡设义学4所。知县亲临义学讲四书五经、《小学》、《近思录》等。清流县义学,设法海坊,建于清康熙年间,有田产,后改为龙津书院。将乐县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在县北的余坊、万安、回溪、张坑桥,县南的路干、营俚、尾坑、潍坊、花桥、邓坊、后坪坊等地设有义学。《延平府志》故称:“将乐义学原设甚盛。”

较有影响的义学有:

永安县大湖义学:明永乐年间(14031425)由举人赖福创建,以教乡之俊秀。清雍正八年(1730)赖氏合族重建。

沙县梅子岭义学: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知县樊际盛捐银80两创建。中有讲堂环黛楼,旁有亭台,西建学舍。清道光九年(1830)改为梅岗书院。果育义学:清道光十六年(1836)以没收入官的房屋为学舍,监生罗兴文、李挺分别捐钱180千文,存入盐当两商,所得利息用于办学。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改为蒙泉学堂。

建宁县义学:清康熙四十年(1701)创建于县治之左。清光绪元年(1875)知县柯抡创办义学,第二年复在县城四门各立义学1所,并于文昌阁旧址新建一馆作为县义学。

宁化县义学:明嘉靖二十九年(1551),募劝赡师田22亩,在滑石铺宜生桥边,由知县潘宜时申请上司创办。

将乐县溪南义学:清乾隆五十四年(1790)创建,邑人喻世湄捐田以供膏火。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