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文化遗产
【三明历史人物】“心清不顾仕囊贫”的黄钟
2022-04-2111:02:48来源:

黄钟(生卒年不详),字朝阳,沙县城关丛桂坊人。黄钟聪明勤奋,16岁取得廪生资格。他为了提高自己的诗艺,特地到莆田拜师,三年后学成归来,诗名大显。明弘治二年(1489年),黄钟考取举人,授安徽六安县同知。黄钟为官清正,爱民如子,审理案件时认真严谨,一定要详审明察,弄清来龙去脉,才给予判断,所以百姓都颂赞他为“黄精实”。

弘治八年,黄钟代理知县。这年,全县遭遇灾害。他除了开仓放粮外,又拿出自己薪俸,买米熬粥,赈济老弱病残灾民。当时,有客商长途贩粮到六安高价出售;城里百姓因粮价高与商人发生争执,官司打到衙门。黄钟深思熟虑后,心生一计,他对百姓说:“人家长途跋涉运粮米救你们性命,难道值不得大价钱吗?”他还相应提高粮价。各地粮商听说此事,认为有利可图,都竞相运粮到六安。不出半月,运到六安的粮食达数千石,价格随着下跌。百姓都敬佩黄钟的能谋善算。不久,黄钟擢升宁波府通判。六安的百姓怀念他的恩德,特意造一座亭,以志纪念。

宁波府三卫沿海有9座仓库,前几任监库相继因贪污被处罚。黄钟到任后,秋毫无染,出纳帐目一清二楚。当地百姓负担没有加重,军队所需也不曾延误。黄钟在一次护送饷银前往奉化的途中,暴病身亡。他死后身无长物,一贫如洗,连棺敛墓葬都由官署安排。同僚和百姓都十分怀念他,写了许多挽诗,歌颂他。尚书杨守随写诗赞颂黄钟说:“身倦尚怀官事了,心清不顾仕囊贫”。

文章摘自《三明历史名人》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