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风俗民情
【三明民俗风情】杉城李氏重教育
2022-04-1516:53:00来源:

泰宁的“尚书第”如今已是名扬四海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凡是到这里的人,都会去看看这座规模宏大的明代民居建筑群,它的主人是明代兵部尚书李春烨。对于李春烨的为人处世众说纷纭,有褒有贬各执其词。近阅光绪二十九年癸卯秋月重修的“孝恬堂”《李氏族谱》,发现李氏家族历来都非常重视教育,制定了许多族规家训,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激励族人求学、求知、求上进。据《李氏族谱》记载:“……吾族天乙公,原籍河南光州固始人,始迁居邵武。生赓公,赓公生三子。一曰葵,其后裔遍居邵武城乡;二曰龙,乃吾族第一世祖也;三曰虎,迁居建邑。各自创立,惟我龙公自宋迁居瑞溪堡,筑室横坑坊,历四百余年,子孙繁衍。”这一段文字,记述了泰宁杉城的李氏家族的来龙去脉,他们亦是在唐时由中原入闽,到宋时方在泰宁落脚。值得引起关注的是:“安史之乱”及“宋元之乱”期间,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就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李氏家族偏居一隅,依然十分强调重视教育,这就是尤显难能可贵了。在他们的《孝恬堂》卷十六·学田志中记载:“溯我祖自龙公以来,醮业微薄,于学租未曾抽没。有心上进者,所有无帮助之,叹也!……所以,合族酌议,将祠内清明醮租,凡值各项科目有关上进者,概行帮助。如在斯后之人文鹊起,庶有望焉。”激励后人们求学上进。

同时,还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族规来保证教育的先行。例如:本族弟子无论是习文习武,只要进入了学堂,全族的人就会轮流去帮助他家里干一年的活(当然,主要是指农活),若是达到了“恩拔副岁优等贡生”的位置,则合族“帮醮”二年;如果是“科甲及第”便需合族“帮醮”三年了。这些都是白纸黑字明明白白地写在《李氏族谱》里的族规,大家都必须遵从。

除此之外,每年的岁首,或者是逢喜庆佳节,凡入学堂的学子,都享有特殊的待遇,学子们也倍受族人的爱护与尊重。

李氏家族重视教育,注意培养后人的种种规定,也确实培养了一批人才。也就无怪乎能留下尚书第“四世一品”的称号了。

文章摘自《三明民俗风情》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