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编研论述
关于当下乡镇(村)志编修实践的几点思考
2022-02-1017:18:58来源:


钟淑珍


隔代修史,当代修志。乡镇(村)志作为地方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且分门别类的记述乡、镇、村从政治到经济,从自然地理到社会历史、风俗、文化、教育、物产、人物等多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乡村振兴工作如火如荼全面展开,乡镇(村)志作为传承、发展、提升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和建设文明乡风的重要载体,在当下乡村振兴发展中大有可为。

一、乡镇(村)志编修工作的重要意义   

1.延伸补充三级志书内容、充实地情资料

    《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内容显示,截至2015年“已出版7000余部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纲要》进一步提出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到2020年,完成第二轮地方志书规划任务,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全部出版”。三级志书出版发行为全面了解一个地域自然和社会、历史与现状提供平台。而乡镇是我国行政区划中最基层的单位,村则是更小的行政区划,在三级志书这一庞大、系统的记载里,只是概括、宏观的体现乡、镇、村部分内容。以《清流县志》为例,全书三十卷、830页,体现乡镇(村)的内容集中在《卷一 政区—第四章 乡镇》第75-83页中,15个乡镇、100余村居,内容只占区区不到10个页面。《清流县志(1991-2005)》全书二十六卷,1043页,体现乡镇(村)的内容集中在《卷一 建置 区划—第三章 乡镇概况》第42-99页。两部县志对乡镇(村)的记录,都是在某一章节集中记述,其他章节零星涉及。由于编纂体例等方面的限制,三级志书无法全面体现乡镇(村)的特色、历史、发展全貌,只能寥寥几笔带过。而乡镇(村)志则可以对县志无法延伸到的方面,做全面、细致的补充,为开展新一轮志书编修积累基础性史料,同时极大充实地方志资源库。

2.服务乡村振兴、垂鉴后世

“方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理应发挥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脊梁作用。”①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曾说过:“要马上了解一个地方的重要情况,就要了解它的历史。了解历史的可靠的方法就是看志,这是我的一个习惯。过去,我无论走到哪里,第一件事就是要看地方志,这样做,可以较快地了解到一个地方的山川地貌、乡情民俗、名流商贾、桑麻农事,可以从中把握很多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只有加深对历史的掌握和理解,才能‘以古为鉴,鉴古知今’,不重复历史上的错误,才能使人们从一种混沌状态,转为一种清楚明白的状态;才能知道过去人类社会种种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地方志书“存史、资政、鉴今”的功能可见一斑,乡镇(村)志全面记述乡村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的历史和现状,在服务当下乡村振兴建设中,无疑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3. 挽救村落文明、留住乡愁

2014年第五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特别强调“在一座座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成长的同时,记载着华夏文明历史变迁的古村落数量从2000年的360万个,减少到2010年的270万个,十年就消失了90万个,相当于每天消失300个自然村落”。伴随着完全消失的村落,还出现大量“空心村”“老幼村”,历史文化信息逐渐消失,乡土文明无法传承,村落文明逐渐衰弱。“编修村志,全方位记录乡村状况以及乡村变化,是挽救村落文明的一大方式”②。为后世留一份乡愁,编修乡镇(村)志,对乡、镇、村的历史、现状、文化、民俗进行全面梳理迫在眉睫。

二、当下乡镇(村)志编修工作现状、困境(三明地区为例)

方志编修历史悠久,源起于先秦,兴于两宋,盛于明清。早在明清时期,一些经济较发达、文化底蕴较浓厚地区即有村志问世。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三明地区出版(含在编)乡镇(村)志34部(附表1):

三明市12县(市、区)乡镇(村)志编纂出版情况调查表

表1

序号

书名

出版情况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字数(万字)

经费来源

1

《杉城镇志》

内部出版


1986.01


杉城镇政府

2

《朱口镇志》

内部出版


1986.10

21

朱口镇政府

3

《新桥乡志(1985)》

内部出版


1985

25

新桥乡政府

4

《大田乡志(1986)》

内部出版


1986


大田乡政府

5

《大田乡志

(1986-2011)》

内部出版


2013.01

15

大田乡政府

6

《上青乡志》

内部出版


1986.11

20

上青乡政府

7

《梅口乡志》

内部出版


1985

15

梅口乡政府

8

《大布乡志》

内部出版


1986


大布乡政府

9

《龙湖乡志》

内部出版


1986.06


龙湖乡政府

10

《凤岗镇志》

内部出版


1990

30

凤岗镇人民政府筹资

11

《凤凰山下柱源》

内部出版


2010

9

乡贤赞助、村委会、村民筹资

12

《琅口过年》

内部出版


2012

11

村委会、村民筹资

13

《田口今昔》

内部出版


2013

6

村委会、村民筹资

14

《山峰村志》

内部出版


2015

5

村委会、村民筹资

15

《陇东佳话》

内部出版


2011

12

陇东乡贤联谊会、村委、村民筹资

16

《夏茂镇志》

内部出版


2009

40

夏茂镇政府筹资

17

《湖村乡志》

内部出版


1987.11

37


18

《泉上镇志》

内部出版


1989.01

26


19

《延祥村史志》

内部出版


1990.09

13


20

《安乐纪事》之《村纪》

内部出版


2010.08

48


21

《安乐纪事》之《民纪》

内部出版


2011.03

28.9


22

《长校镇志》



未出版

4.5

史志室支持部分+镇政府自筹

23

《柏亨村志》

内部出版


2006

6.5

自筹

24

《曹远镇志》

内部出版


2005.10

43

乡镇自筹

25

《燕江街道志》

内部出版


2007.01

70

市志办自筹

26

《贡川镇志》



未出版


乡镇自筹

27

《埔头村志》

内部出版


2016.01

20

村自筹

28

《梅仙村志》

内部出版


2017.12

32

村内企业、个人赞助

29

《梅营村志》

内部出版


2008.08

29

村内自筹

30

《经通村村志》

内部出版


2015.06

3

自筹

31

《福廷坑村志》

内部出版


2017.07

33

福廷坑村民捐款,福廷坑村民委员会出资

32

《象山村志》

内部出版


2015.12

10

象山村民及其他社会人士捐款

33

《池田乡志》

内部出版


1986.10


乡政府自筹

34

《西城镇志(1949-2018)》



未出版

40

镇财自筹

                                                                                        (来源:三明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在已出版的34部乡镇(村)志中,乡镇(街道)志21部,村志13部,多数是以内部资料交流的方式出版,由出版社审校后出版的几乎没有,当下乡镇(村)志编修工作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3点:

1.数量偏少,总量难提高

上海书店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专辑)收录明清至民国时期的乡镇志254种,三明地区未见有。《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到:“已出版……2万多部行业志、部门志、军事志、武警志、专题志、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等……”,其中乡镇(村)志出版具体数字无从考证。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其行政区划“至2018年年底,三明市辖2个区、1个市、9个县,共有77个镇、52个乡(含2个民族乡)、13个街道、社区186个、村1738个。”③从表1中可看出,改革开放至2000年以前,部分具备修志条件的乡、镇、村陆续开展志书编修工作,三明地区出版乡镇(村)志13部。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层面逐步明确地方志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发展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三明地区出版(含在编)乡镇(村)志21部,未开展相关工作的乡、镇、村仍占较大比例。

2.参差不齐,质量难保证

前文提到,三明地区已出版的乡镇(村)志书数量不多,加上部分志书篇目编写不科学、文体文风不一、印刷粗糙,质量较难得到保证。造成这一问题原因复杂,一是编纂人才难寻,乡、镇、村没有固定的志书编纂人员,有能力参与编纂村志的人员更少,多数为乡、镇、村里历史责任感较强、威望较高的退休教师、干部,或是有一定文化基础的现任、离任干部自发参与,若要编纂一部科学、系统、全面、规范的志书,人才需求无法保障。二是资料稀缺,乡、镇偶有档案可查,村一级几乎没有档案可供查阅,加上实物史料的日渐毁坏、消失,了解历史的老一辈人逝去,无资料可查、无证可考也是乡镇(村)志编修面临的一大难题。三是经费难筹,若举全乡(镇)之力编纂一部乡(镇)志,经费问题尚能解决。村财政却较脆弱,多数的村集体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村财政用于基础设施、开发项目的改善、建设居多,用于文化建设较少,编修志书经费村委开支一部分,更要依靠村民筹资、热心人士捐款等,经费常常无法保障。

3.使用率低、影响难扩大

志书是综合反映一个地域历史、发展、现状最全面的工具书,“修志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我们宁可把‘用志’看作是修志的导向,才不至于偏颇。”④修志的目的在于用志,只有用志,才能实现修志的价值,用好志书对于一地的过往历史、未来规划发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传南宋朱熹赴南康任职时,曾问随从:“方志可带来?”1985年,时任厦门市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为了解厦门的历史和民俗风情,借阅了《厦门志》《厦门地方史讲稿》等志书,这是历史和当代许多思想家、政治家重视阅读志书的一个缩影。志书出现在领导干部的桌前案头,发挥着为政策决策提供参考的作用,但志书的作用不应仅限于“资政”,更应“接地气”切实服务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各类文化项目建设。当前,乡镇(村)志的使用率相对比较低,许多人甚至不知乡镇(志)是什么,用志就更无从谈起了。

三、对当下乡镇(村)志编修工作的几点建议

1.思想上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从当下已出版的乡镇(村)志情况来看,乡镇(村)志的编修工作多数还处于一种自发、无序的状态,尚未引起各级地方政府的足够重视。2016年3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强修史修志”。2017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在“重点任务”中明确要求“做好地方史志编纂工作,巩固中华文明探源成果,正确反映中华民族文明史,推出一批研究成果”。2017年5月,《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明确强调:“加强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修,加强地方史编写和边疆历史地理研究。完成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出版工作。开展旧志整理和部分有条件的镇志、村志编纂。”从最高层面上来说,国家已经把地方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工作任务之中,进一步明确了地方志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重要作用。在这种形势下,有条件的乡镇开展志书编修工作是大势所趋,各级人民政府应逐步把开展乡镇(志)编修工作纳入工作规划,做为重要工作任务,加强组织领导,把乡镇(志)编修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2.提高质量、争创志书精品。质量是志书的生命,质量意识就是精品意识,《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出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确保地方志质量,将精品意识贯穿于地方志编纂出版工作全过程,要编纂出版经得起历史检验、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地方志成果。

提高乡镇(志)编修质量一要组建优质的修志队伍。优先选择在乡、镇、村里威望较高、责任感较强、能协调各方力量的人员组建好编委会,为志书成稿提供组织保障。邀请了解乡镇村庄历史、文字功底深厚、熟悉计算机基本操作的人员组建编辑部,为志书成稿提供人才保障。上级史志部门应及时介入做好业务指导,普及志书编写编纂的基本要求,把志书体例、篇目设计、行文要求规范等内容进行专题讲解,及时跟进编纂进度,适时组织评稿并提出修改意见,为志书成稿提供业务支持。

二要充分搜集各类资料。资料搜集是一个庞大繁琐的工作,按照资料搜集范围、时间跨度、难易程度、轻重缓急等不同要求,可参照先内后外、先今后古、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原则进行。除了利用传统途径发函征集、前往档案馆(室)和统计部门查找档案资料,还可充分挖掘当地各类地情书籍、党史资料、统计资料、口口相传的口碑资料,对当地新闻报道、网络资源进行搜集整理,甚至可开展实地考察、走访调研、田野调查。资料搜集不限于文字资料,图片、实物、视频、音频等都应在搜集范围内。资料要全、要细,更要实,道听途说、未经考证的资料不能采用。只有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精益求精才能保证志书的科学性。

三要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各地乡、镇、村情不同,特色不同,不同的乡镇(村)志不论是体例还是内容,应该要有一些亮点、特色,让人看着能够眼前一亮:这写的就是xx乡、镇、村。从现有已出版的乡镇(村)志来看,篇目设置几乎千文一面,大都套用县志篇目设计,无法突显本地优势。“当代乡镇村志编纂有三种体式:包罗万象的小而全志、名特志、简志。”⑤各地实际情况不同,可采用不同体式,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对本地优势进行凝炼、叙述。

3.修用并举、扩大志书影响力

乡镇(村)可说是纵贯古今、横及百类、资治当代、通鉴后世,全面记述一地方方面面发展的工具书,要修好乡镇(村)志,更要用好乡镇(村)志,进一步扩大志书影响力。一要深入挖掘现有的志书资源,主动对接有关部门,让纯粹的志书记载,切实发挥服务地方发展的作用。例如清流县史志部门进一步挖掘清流旧志中“静室文化”的深刻内涵,连续两年与社科联、文联、余朋乡及嵩口镇政府举办“闽学与静室文化现象”研讨会,深入研究清流县“静室与书院文化”,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助力乡村文化向高质量发展,推动余朋乡东坑村、嵩口镇沧龙村的文化项目建设。二要加强基层馆藏建设,鼓励条件比较好的乡、镇、村把文化振兴融合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建设方志馆、村史馆,将各乡、镇、村名门望族及各姓氏、族谱、家风家训、乡规民约等各类优秀民间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整理加工,统一纳入方志馆、村史馆,打造乡村文化新阵地。清流县长校镇在镇初心实践馆中开辟升宝图书专区,将清流县原方志办退休干部李升宝赠送的2000余册方志类及其他书籍上柜摆放,极大地丰富图书馆藏,便利资料查寻,提高志书应用率,扩大志书影响范围。三要多方位宣传,鼓励和倡导广大人民群众读志用志。志书不但要进机关单位,为决策、施政提供参考,更要进学校、进社区、进柜台,作为乡土教材走进中小学生的课堂,作为普通读物出现在更多人民群众的手上。四要用好互联网,互联网是当下信息传播速度最快的媒介之一,将传统方志纸质书籍转换成电子书籍,提供信息化服务,让各地方志资源在互联网中实现共享,充分融合方志资源全面权威、互联网传播信息快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志书影响力。

四、结语

“在我国方志史上,就乡镇志的数量虽不及县志,但它记述的内容与所发挥的作用,且不亚于县志。”⑥全面理清乡、镇、村自然、历史、经济、文化、风俗、教育、物产、人物等状况,追溯历史渊源,总结发展经验,多编纂具备科学性、可读性的乡镇(村)志书,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利用地方志书传播地方史,激发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园的热情,是时代赋予当代史志工作者的使命和任务。

 

 

注释:

①田保家:《试论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途径》,《中国地方志》 2018年5期,第4页。   

②王新玲:《关于村志编写的几点思考》,《新疆地方志》 2017年第2期,第29页。

③中共三明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三明年鉴(2019)》,中共党史出版社,第39页。

④李英群:《方志编纂文论》,青岛出版社,1998年,第443页

⑤王晖:《乡镇村志编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古今大观》 2018年第1期,第9页。

⑥王绍明等:《专志编写》,史志研究编辑室出版,1987年;王松亭:《试论乡镇志的编修》,第451页。

 

(作者单位:中共清流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