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文以明进士、林文安公瀚所著《豫章文质公书院记》中,对罗从彦墓茔的记载为主线索,收集有关史料予以佐证,并辨析署名李侗的《豫章罗先生墓志铭》。经研究,认为元朝福建沙县之“豫章书院”建在罗从彦墓茔下,应为信史,从而引证宋理学家罗从彦墓茔建在福建沙县洞天岩西麓。
[关键词]罗从彦墓茔;豫章书院;朱熹;李侗;林瀚;沙县洞天岩
据宋史载:罗从彦,字仲素,南剑州人(后为延平府,今为南平,据《四库全书》《豫章文集》提要及《福建通志》罗从彦传,为沙县人)。以累举恩为惠州博罗县主簿。闻同郡杨时得河南程氏学,慨然慕之,及(杨)时为萧山令,遂徒步往学焉。(杨)时熟察之,及喜曰:“惟从彦可与言道。”于是日益以亲,时弟子千余人,无及从彦者。
从彦初见(杨)时三日,即惊汗浃背,曰:“不至是,几虚过一生矣。”尝与(杨)时讲《易》,至《乾》九四爻,云:“伊川说甚善。”从彦即鬻田走洛,见(程)颐问之,(程)颐反复以告,从彦谢曰:“闻之龟山具是矣。”“乃归卒业”。
沙县陈渊,杨时之婿也,尝诣从彦,必竟日仍返,谓人曰:“自吾交仲素,日闻所不闻,奥学清节,真南州之冠冕也。既而筑室山中,绝意仕进,终日端坐,间谒时将溪上,吟咏而归,恒充然自得焉。
尝采祖宗故事为《遵尧录》,靖康中(1126—1127),拟献阙下,会国难不果。尝与学者论治曰:“祖宗法度不可废,德泽不可恃。废法度,则变乱之事起,恃德泽,则骄佚之心生。自古德泽最厚,莫若尧、舜,向使子孙可恃,则尧、舜必传其子;法度之明,莫如周,向使子孙世守文、武、成、康之遗绪,虽至今可存也。”又曰:“君子在朝,则天下必治,盖君子进,则常有乱世之言,使人主多忧而善心生,故治。小人在朝,则天下乱,盖小人进,则常有治世之言,使人主多乐而怠心生,故乱。”又曰:“天下之变不起于四方,而起于朝廷。譬如人之伤气,则寒暑易侵;木之伤心,则风雨易折。故内有林甫之奸,则外必有禄山之乱;内有卢杞之奸,则外必有朱泚之叛。
其论士行曰:“周、孔之心,使人明道,学者果能明道,则周、孔之心深自得之。三代人材得周、孔之心,而明道者多,故视死生去就如寒暑昼夜之移,而忠义行之者易。至汉唐以经术古文相尚,而失周、孔之心,故经术自董生、公孙弘倡之,古文自韩愈、柳宗元启之,于是明道者寡,故视死生去就如万钧九鼎之重,而忠义行之者难。呜呼,学者所见,自汉、唐丧矣。”又曰:“士之立朝,要以正直忠厚为本。正直,则朝廷无过失,忠厚,则天下无嗟怨。一于正直而不忠厚,则渐入于刻;一于忠厚而不正直,则流入于懦。”其议论醇正类此。
朱熹谓:“龟山倡道东南,士之游其门者甚众,然潜思力行、任重诣极如仲素,一人而已。
绍兴中卒,学者称之曰豫章先生,淳祐间(1241—1252)谥文质。
罗从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贡献是多方位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论述诸多,兹不赘述。
罗从彦“承杨传李启朱”(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空军司令为2007.5《中华罗氏通谱》出版题词),在中华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按中国惯例,他身后地位尊崇,从祀孔庙,故乡福建沙具等多地,建祠以祀之。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祠墓”具有重要的表征作用,是名人思想的重要物化展示载体。全国各地纪念罗从彦的祠很多,那么,其墓茔在何方?
一、明进士、林文安公《豫章罗文质公书院记》指点迷津
在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林氏委员会印行的《林瀚文集》中,收录有一篇有关罗从彦墓茔地的文章,它明确点明罗从彦墓茔之方位——福建沙县洞天岩。
明·林 瀚
吾道一脉,自鲁而邹、而濂、而洛、而闽。闽自龟山(宋杨时号龟山)立雪程门后,载道南归,传豫章、延平以及考亭朱夫子。洙泗渊源,一派脉络贯通,绳绳不绝至于今,学者宗之,信有自矣。郡中旧有延平书院,将乐有龟山书院,师生春秋释菜如仪。
今郡守姜公,以名进士历秋官正郎,擢任是邦。视篆以来,复留意作兴,增置祭田若干,杨、李二先生享祀无敔,诸生瞻仰,信向有归。
独豫章书院,初建于沙阳洞天岩西麓,即先生茔下,毁于元末。国初邑令尹锡山、倪俊率僚属重建。置田租米年十二石有奇,每岁寒食,校官率诸生具牲帛往祀焉。
姜公重念郡中释菜尚缺一典,因访得旧南平县址近学宫,学之斋舍尚隘,儒生日众不能容。谋依庙傍创《豫章书院》,前立牌坊,次仪门三楹,正堂三间,立像其中,寝室五楹,后之两旁为号舍若干间,聚邑之生徒,肄习其中。邑人萧地官九成输地以立其基,具由请于清戎侍御王公应鹏,得其纸钞、公帑计百金,复请于巡按侍御程公昌,令其从宜处置,仍得百金,合僚属俸赀,总得白金三百方。鸠工庀材,遂于正德丁丑(1517),将以次年春落成。先是走书来徵,予预为之记。
谨按,先生上世,自豫章徙沙阳,得洞天岩畔胜地家焉。子侄寝广,因名其地曰罗源。溪山灵秀,先生寔锺之,自幼颖悟绝伦,游杨龟山门,无虑百十。潜思力行,任重诣极,一人而已,行已耿介寡取,予凡世所嗜好痛绝之。延平首称之曰:“先生性明而修,行全而洁,充之以广大,体之以仁恕,精深微妙之至。汉唐诸儒无近似者。至于不言而饮,人以和并立,而使人化,如春风发物,莫知所以然者。”
著述有《语孟》、《毛诗解》、《中庸说》、《台衡录》、《春秋指归》,而《遵尧一录》特行于世,诗文多逸,而“韦斋”一记,道性命渊微甚悉。考亭虽受业延平,而私淑于先生者亦多。
姜公是举,于吾道信知所重,而海滨洙泗,岂虚言耶。守兹剧郡庶务旁午,乃能于政通人和之馀,注意斯道,其胸中灼见,亦非寻常比也。予重其请弗敢辞,谨次第大要道如右,以见吾道相传由孔孟而来,何远哉。
先生讳从彦,字仲素,谥议谓其师友渊源,洞明天理,合道德博厚,曰:文;清介绝俗,著书有闻,合言行相应,曰:质,遂谥为文质公云 (2007.5《中华罗氏通谱》,原文来自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林氏委员会编纂的《林瀚文集》)。
林瀚,福建福州人,明进士、谥文安,学问渊博,“三代五尙书”,蔚为闽中世家,其在文中明确写明:
独豫章书院,初建于沙阳洞天岩西麓,即先生茔下,毁于元末。
即在明朝,朝野公认的罗从彦墓,是在福建沙县洞天岩西麓!
罗从彦墓的下方,建有《豫章书院》。
二、《重建豫章罗先生祠堂记》确认其事
要佐证罗从彦墓在沙县洞天岩西麓,必须先证明沙县在元代确实建有“豫章书院”。
据明洪武二十三年举人、沙县知县倪峻《重建豫章罗先生祠堂记》:
元至正辛已,五世孙天泽,请建祠堂,许之。卜地于沙邑洞天岩西麓,立祠以奉先生之祀。进士曹道振,纂先生文集,以倡其道。
倪峻确认在元至正辛巳,罗从彦的五世孙罗天泽,申请建祭祀罗从彦的祠堂,并获得官方的许可。
其建祠地点,就在沙县洞天岩西麓。
古代,祠堂兼有书院功能,称祭祀罗从彦的罗氏宗祠为“豫章书院”,在逻辑上完全相同。
沙县知县 倪峻
谨按,先生讳从彦,字仲素,古南剑州人,徙居沙阳,世称为豫章先生,因其先世自豫章也。自龟山杨文靖公,得伊洛之道南归,而先生实传之。以至于延平李先生及考亭朱子,而大显。宋高宗绍兴二年,壬子(1132),特科授惠州博罗县主簿。五年乙卯(1135),卒于官。甯宗嘉定六年(1213)癸酉,郡守刘允济缴进尊尧集,请谥,未报,理宗淳祐六年(1246)丙午,福建杨刑杨栋请谥,诏太常博士陈协议曰:按谥法,道德博厚曰文,言行相应曰质。七年,诏赐谥曰:文质。
元至正辛已,五世孙天泽,请建祠堂,许之。卜地于沙邑洞天岩西麓,立祠以奉先生之祀。进士曹道振,纂先生文集,以倡其道。迨夫元季,干戈扰攘,居民流离,栋宇变为瓦砾,基址鞠为荆榛,盖三十馀冀矣。天运循环,无往不复,逮我圣朝,重道崇儒,斯文载振,迩者邑丞刘文仲、主簿邓宗文咸以胄监生来佐是邑,下车之日,即访先生遗迹,六世孙,惟贤具其事以白之,公慨然曰:先生上承伊洛龟山,下传延平、朱子诚道学之会。俾其祠宇湮圮吾典,邑者不得辞其责也。乃相与议复之。躬为相度、划芜秽,屏茨翳遗基旧址,隐见迭出,于是各捐俸资又劝乎僚属,邑之儒士,鸠金得数千缗。以市材木以就工师。搆正堂三楹,奉安先生之神,中外立门,缭门垣墙,经始于洪武丁丑(1397)六月初三日,落成于戊寅(1398)六月一日也。复虑岁月既久而兴废易忘,欲刻之石,一以俾其子孙知祀事之由,一以俾后人知道学之宗,有所瞻仰而兴起。于是属峻为记,峻仆鲁无文,矧先生道学之宗,岂区区之敢议,谨述其行实与祠堂兴废之由,用镌于石以告无穷焉。
岁永乐元年(1403)癸未春三月浣上承事郎知沙县事锡山 倪峻 拜首谨书
——《沙县志》
清朝乾隆年间,福建沙县人、铁岭知县罗苍版《豫章文集》中,收录有《(沙县豫章)特祀始末》一文,描述了在元至正元年,罗从彦五世孙罗天泽申请在沙县洞天岩之麓,建罗氏宗祠即豫章书院之史实。
元至正元年(1341),先生五世孙天泽请建祠堂,卜地于洞天岩之麓,岁久而地。
洪武三十年(1397)刘簿文仲、典史邓宗文重建。
正统十三年(1448),寇毁。景泰间又建。规制未。
正德十五年(1520),何令亦尹毁淫祠维摩堂,迁先生像安焉。
嘉靖九年(1530),邓尹崇德即县东公馆改为闽学正宗祠并祀杨、罗、李、朱四先生,而特祠遂废。
十一年(1532)华亭徐阶以编修谪理延平,行部至县,谒陈忠肃公祠,见几倾圮,乃捐金倡募,得银七十两而新之。
事竣以闻于督学潘潢,潘达按院下其檄曰:祠之费有司当任之,各还共所捐数。徐即以按院所归募金,命学谕李邦光、训导石恺、张琼瑶,属方尹绍魁相维摩堂基,建之。为堂五楹,翼以两庑,前联大门,外树坊表,缭以周垣,即今邑西“劝忠坊祠”是也。复祀如初。
万历九年(1581),勘合拆卖书院,先生祠亦在卖中,遂为民业。
十一年(1583),巡抚赵可怀闻之,移今归官。有司于每岁二戉日行礼。祭品用帛一爵、一烛、二羊豕、簠簋、边豆各一。
崇祯癸未(1643),以先生二十七世孙进士、知县(罗)明祖配享。
——清乾隆铁岭知县罗苍版《豫章文集》
三、罗从彦故居示意图,确认沙县建有豫章书院
在沙县罗氏族谱中,留下一幅沙县“豫章书院”的示意图,经放大后,制作成大幅挂图,悬挂在沙县豫章贤祠正堂的左侧墙上。
罗从彦故居图中“颜乐亭”、“邀月台”、“寄傲轩”等,《四库全书》版《豫章文集》,录有罗从彦自撰诗为证:
颜 乐 斋
山染岚光带日黄,潇然茅屋枕池塘。
自知寡与真堪笑,赖有颜瓢一味长。
邀 月 台
矮作垣墙小作台,时邀明月写襟怀。
夜深独有长庚伴,不许庸人取次来。
原注:延平先生云:罗先生山居诗,侗记不全。今只据追思得者录去邀月台诗云云。侗见先生出此诗后两日,不甚惬人意,尝妄意云:先生可改下两句,不甚浑然。先生剖云:也知邻斗非吾事,且把行藏付酒杯。盖作此数绝时,正靖康间也。
颜乐亭用陈默堂韵
平时仰止在高山,要以亭名乐内颜;
颠倒一生浑是梦,寻思百计不如闲。
心斋肯与尘污染,陋巷宁容俗往还;
坚守箪瓢心不改,恐流乞祭向墦问。
寄傲轩用陈默堂韵
自嗟踽踽复凉凉,糊口安能仰四方。
目送归鸿心自远,门堪罗雀日偏长。
家徒四壁樽仍绿,侯户干头橘又黄;
我醉欲眠卿且去,肯陪俗客语羲皇。
濯缨亭用陈默堂韵
十载犹缁京洛尘,归欤那复厕朝绅;
君今谈笑青油幕,我但巍峨乌角巾。
江汉更从尼父濯,衣冠宁羡屈原新;
欲赓孺子沧浪水,会意须还舍瑟人。
题 静 亭
鼎创新亭静更幽,四时景象镇长留;
端如和气里谈笑,恍若春风中泳游。
排闼山供蓝色重,凭栏水拥壁光浮;
我来登赏无穷趣,好把篇诗与唱酬。
此图来自清罗苍版《豫章文集》,命名为“罗先生故地”,即罗从彦故居之意。将故居改䢖为宗祠,中国历有此惯例。位置,图中“洞天岩”三个大字,清晰可见。雄伟的“大殿”,不是故居所应有之建筑,大殿中供奉的必是罗从彦神像无疑,因此,此图即位于沙县洞天岩之“豫章书院”示意图。
按图索骥,可否查寻到豫章书院遗址?
罗从彦的自撰诗,确认罗从彦曾在沙县洞天岩拥有故居,其演变过程;
罗从彦故居——罗氏宗祠——豫章书院。
四、辨析《豫章罗先生墓志铭》之真伪
探研罗从彦墓茔所在的学术问题,不可回避要研究《豫章罗先生墓志铭》之真伪。《南平县志》中,收录有一篇署名李侗的《豫章罗先生墓志铭》(详见本条目附文),因从祀孔庙的李侗是罗从彦的学生,其所撰罗从彦墓志铭具有极大权威性和重大史料价值,问题是该文是否真的出自李侗之手。
质疑1. “宋大儒”之称,出自宋人李侗之手?
笔者寡闻,罗从彦学术传人李侗或朱熹之父朱松,何时称过罗从彦为“宋大儒”?古代学者行文时,若提当朝,常以“天朝”、“我朝”称之,直呼朝名,视为大不敬。用“宋大儒”称赞罗从彦,应出自元明清文人之手,而以宋人、罗从彦学生李侗之名托之。
2007.5,中国文史出版社版《中华罗氏通谱》,在“传状碑铭”一章,收录有不少宋代墓志铭,未见以“宋”称当朝。
质疑2. 王审知开闽七姓,罗居其一,何据之有?
笔者忝为《中华罗氏通谱》主编,又是福建人,对福建罗氏源流曾做为较为系统的研究,在长达十年编纂《中华罗氏通谱》过程中,甚至未见福建《罗氏族谱》中,有关于罗姓随王审知入闽之记载。
唐及五代入闽的罗氏只有三支:沙县、宁化、福安,其开基祖入闽均与王审知无关。
另外,五代时,著名诗人罗隐与邺王罗绍(邵)威正组织编蔂《罗氏通谱》,沙县、福安《罗氏族谱》中,均出现“绍(邵)、周”字辈,如沙县罗周文,与邺王罗绍威子侄辈“周”,同一字辈,均参与了当时全国性的《罗氏通谱》。
诗人罗隐、邺王罗绍威《罗氏通谱》的史实,见载于国史,作为宋代大学者的李侗不可能不知道。
杜撰罗氏随王审知入闽,佐证该文系伪托李侗之名。
质疑3. 遣词造句,漏洞百出
“继绝学于河洛”,“遂修北面礼于杨,而杨亦深器先生,两人相得欢甚!”,“以(李)侗椎鲁之质,偏驳之资,冶铸于先生者既久,薰炙于先生者最深。虽不能金玉其词,以会所为,粹质温中之模。乃敢忍于脉脉,不令真儒道范寿于永永乎?”等遣词造句。
李侗当时知道,河洛之学是“绝学”?
李侗敢以朋友口气,描述老师和祖师的友谊?
李侗自我评价“薰炙于先生者最深”?
李侗自我标榜老师和自己“真儒道范”?
难以自圆其说,破绽百出的伪文,忘记了自己正伪装的李侗身份,暴露其清代人见识、笔触,而评价罗从彦。
署名李侗的《豫章罗先生墓志铭》作者,伪托的如此明显,以至外行人亦可看出问题。
若此文真是李侗之作,《四库全书》版《豫章文集》必予收录。
若此文成文于康乾之前,《四库全书》版《豫章文集》不予收录,说明在清康乾时代,对此文已有定论。
此文,有可能成文于康乾之后,故仅见于《南平县志》,《福建通志》至今不予收录。
宋·李 侗
越剑州罗源之乡,出十有五里许,为黄漈之阳。有兆焉,乃藏宋大儒罗先生者也。
其向坐丁癸;其脉迢递;其形委蛇而蜿蜓。其林木笼苁而森葳,其环拱苞灵而孕粹,美哉佳兆乎!
先生于(李)侗,逊长一日,实则沆瀣一气焉。梦楹之夕,敦匠执绋之举,(李)侗既不能以不肖供其役。今幸得偕先生继嗣,求之汀之武邑,归先生柩而穸之。乃于铭志实推诿焉,可不可耶,谨捃摭而志之。
先生之先,系出祝融之裔炎伯,其弟炎仲,国于罗,厥姓遂仍之。数十传而后,或徙江之豫章。
逾周而汉,而唐,会有乾符之乱,各镇分制。而王审知实制乎闽,因择七姓随乎节钺,罗居其一,数传来,惟罗最蕃衍,迁徙靡一。
于时,或沙(县)或剑(州)。而剑宗为先生远祖京成公。初居剑郭,久之,复居溪南篁乡。其曾大父文弼,大父世南,父神继,奕叶潜鳞,代有齿德。以故积美厚,而发祥宏,先生出于其间。天纵英敏,冲龄而然。
稍壮,则宛委坟索,靡弗彻览。著为文章,形为吟咏,碎然一轨于正己,闻同郡龟山杨先生,继绝学于河洛,筮仕萧山。先生慨然鬻田,徒步请谒。及见,而谓然叹曰:“不至是,几虚一生。”遂修北面礼于杨,而杨亦深器先生,两人相得欢甚!既归,筑室山中,杜门静业。虽以特奏擢科,主簿博罗,而胸次澹然泊然,揆厥所志,盖不以簪裾为华,而以担荷道统为己任。
生平雅好著述,编牒鳞集,不可枚纪。纪其大者,若:《遵尧》、《台衡》、《春秋解》、《诗解》、《语孟解》、《中庸说》、《议论要语》、《二程龟山语录》、《子弟问答》诸编。
而于道德事功,纪纲法度,彝伦日用之间,凿凿乎其言之也。至若怡情降性,舒写心灵于咏讽间,不徒大有唐韶;其于继往开来,肩作道统之意,在在跃露诸载杀青者不论,论其逸者所云:问津挽予之句,是何蕴抱,是何局度乎。
以(李)侗椎鲁之质,偏驳之资,冶铸于先生者既久,薰炙于先生者最深。虽不能金玉其词,以会所为,粹质温中之模。乃敢忍于脉脉,不令真儒道范寿于永永乎?
先生娶于李,为朝议大夫文捷公之女。端确贞静,相内皎寅。生一子讳敦叙,先生先卒,未嗣,有遗腹焉。先生有弟叔虚,书请继于先生,坚请乃可,曰:“无后为不孝之大,吾存后吾,吾亡嗣子,今子先吾殁,后吾明矣。”乃立兄伯常之次子。公卒,无何,而遗腹得男孙振宗。
噫!先生之系,微而复续,人乎天矣?先生生熙宁壬子正月十五日寅时。卒绍兴乙卯十有一月至前一日,享遐六十有四。以绍兴庚申孟夏月癸酉日辰时,厝于斯兆。(李)侗谨拜首而铭云:
郁芊佳城,峰峦嵘峥。藏先生魄,用奠于宁。
丰镐木秀,曲阜草青,儒文道脉,日皎星晶。
参苓孕碎,桃李储精。云封黯黯,雨化零零。
躯返于穸,神照于明,勒铭于石,万古仪型。
注:
1. 摘自《南平县志》,但《四库全书·豫章文集》收有李侗多篇文章,独不见此墓志铭。罗氏随王审知入闽,编者仅见此文,伪托李侗行文可能性很大。另,宋理学家对修墓风水一说,持否定态度,如杨万里、罗大经等(见《诚斋文集》、《鹤林玉露》)。至于字、句,传抄可能有误,存此待考。
——2007.5,《中华罗氏通谱》
2. 武夷学院陈丽华教授著《罗从彦故里行实录》,P67,亦收载此文,但在文头加“门人李侗顿首拜撰”,文尾加“嗣男公永 承重孙振宗仝立石”。为此“墓志铭”营造更真实的气氛。
公讳博文,字宗约,一字宗礼,南剑州沙县人。
曾祖安中,赠中奉大夫。妣太恭人邓氏(四品)。
祖畸,朝请、右文殿修撰。妣宜人张氏,宜人陈氏(五品)。
父彦温右从事郎、知建州瓯宁县事,赠右承议郎。
妣孺人邓氏,太孺人黄氏。
罗氏,世为豫章人。唐长庆中,有为沙县尉以卒者,子孙因家焉。至五世孙觉,始举进士,中其科,再世而得右文公,以懿文清德,显重于世,又再世而得公,复以道学行谊克世其家,有闻于时。然位卑数促,曾不及究其用而死,识者恨之。
乾道五年五月日迪功郎新差充枢密院编修官朱熹状
(钦定四库全书《晦庵集》卷九十七)
朱熹与罗愽文同为李侗学生,有“同门之谊”,罗愽文称罗从彦为“伯祖”,他去世后,朱熹为其撰写行状,为研究罗从彦思想,留下不可多得的史料。
宋·汪应辰
宗约罗氏讳博文,曾祖安中,赠中奉大夫。妣恭人邓氏。祖畸,朝请郎、右文殿修撰。妣张氏、陈氏皆宜人。父彦温,右从事郎、知建宁府瓯宁县事,赠右承议郎。妣邓氏、黄氏皆赠太孺人。
其先豫章人,唐长庆中,有为南剑沙县尉者,因家焉。五世孙觉始举进士,再世而右文公以懿文清德,显重于世。至宗约,复以道学行谊,克世其家焉。
(钦定四库全书《文定集》卷二十二)
宋状元汪应辰为罗博文撰写墓志铭,因罗愽文称罗从彦为“伯祖”,因此,该文为研究罗从彦历史及研究宋朝墓志铭行文规范,均有诸多裨益。
五、结语
随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发展,“承杨传李启朱”的罗从彦,在中华文化中的作用、地位,将日益凸显。具有重大历史和当今价值的罗从彦墓茔所在、有关之谜将逐步大白于天下。
福建南平已有一台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罗从彦墓茔。
福建沙县有一篇由明进士、兵部侍郎、文安公林瀚所撰、明确罗从彦墓茔在沙县洞天岩西麓的史料及有关佐证资料。
孰真孰假,在现代科技发达的今天,用科学的考古办法,实际上可简单测定南平墓之真伪。
不是有李侗撰写的墓志铭、由罗振宗立石的实物吗?在不破坏文物的前提下,用仪器探测扫描,埋在墓中,偌大的墓志铭便可确认!
沙县亦可发动群众,尤其当地罗氏宗亲,在“洞天岩西麓”,或更大范围,组织大规模的寻找罗从彦墓茔遗迹的活动,有了蛛丝马迹后,再动用科学考古办法,确认遗址。
罗从彦墓茔所在地的研究,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历史名人的文物,具有重大的史料意义和当代现实价值。更涉及福建省三明市、南平市两个地级市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其具有重大的当代及未来经济利益,更易形成文化旅游资源竞争之热点。
笔者拙见;有图、有文、有诗、有真相。本文既论证福建沙县洞天岩曾存在由罗从彦故居演变而成的豫章书院,那么,墓茔建在故居附近即顺理成章,符合民俗,从而认为明进士、文安公林瀚关于罗从彦墓茔曾䢖在福建沙县洞天岩的史料是真实可信的。
明朝时,福建沙县隶属于延平府(宋称南剑州),客观上不存在罗从彦祖籍的荣誉、利益之争的动因。因此,林瀚所撰有关罗从彦墓茔的文章,更具史料性,加之林瀚为福州人,无沙县、南平县之地缘文化情结,其认定元朝之“豫章书院”建在罗从彦墓茔下,应为信史,从而引证宋理学家罗从彦墓茔建在福建沙县洞天岩西麓。
因历史名人具有重大的效应作用,“名人效应”之下,历史名人的名气越大,其争议范围越广。有关罗从彦的祖籍之争,不但涉及福建省内两个地级市、江西省内两个地级市之争,从清朝开始,更涉及福建省和江西省之争。
代表国家级的《四库全书》,在《豫章文集》中,确认罗从彦为福建沙县人,代表省级的《福建通志》也确认罗从彦为沙县人。
因此,笔者呼吁,由福建沙县所在地级市——福建三明市牵头,对我国历史名人罗从彦,展开系统、全面的研究,以期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步引向深化,为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争议各方,共襄盛举。
1.《四库全书·豫章文集》提要,代表国家级的史料
臣等谨案:《豫章文集》十七卷,宋罗从彦撰。从彦字仲素,沙县人,以累举恩授惠州博罗县主簿。绍兴初卒。淳祐间追谥“文质”。事迹见宋史《道学传》。是编为至正三年延平进士曹道振所编,以宋儒称从彦为“豫章先生”,因以名集。道振原序称:郡人许源堂刻其遗集五卷,近得邑人吴绍宗稿,厘为一十三卷,附录三卷、外集一卷、年谱一卷,凡一十八卷。此本乃明代重刻。前有成化八年张泰序,后有嘉靖甲寅谢鸾跋。凡《遵尧录》八卷、集二程及杨龟山语录一卷、杂著二卷、诗一卷、附录三卷、外集一卷,以年谱别置于前,不入卷数,故题为十七卷。然第一卷虽列经解之目,而其文久佚,有录无书,实止十六卷而已。
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恭校上。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总校官:臣陆费墀。
2.《福建通志》罗从彦传,代表省级的史料
罗从彦,字仲素,南剑州沙县人。[《宋史·列传》云“南剑人”。按年谱,熙宁五年(1072),生剑浦之罗源乡,文集卷首载,《宋史·列传》亦云“剑浦罗源人”,此别,是宋国史传非元人所修宋史也。延平、沙县两县志皆云,从彦后徙沙县,《宋史》及《八闽通志》书作“沙县人”,盖据晚年定居而言,今从之。]
笔者注:以上为《福建通志》编者按语,为罗从彦的籍贯之争提出明确看法,考证有据,当信之,从之。
少师事剑浦吴仪,不为言语文字之学。及长,严毅清苔,笃志求道。闻将乐杨时得河南程氏之传,慨然慕之。(杨)时方调萧山令,从彦徒步往游其门。
《宋史·列传》云,以累举恩,为惠州博罗县主簿,闻同郡杨时为萧山令,遂徒步往学焉。按年谱,谓政和二年(1112),始受学于杨龟山先生之门,绍兴二年(1132)以特科授博罗主簿,则从(杨)时受业在授官前二十年矣。
初见三日,惊汗浃背,曰:“不至是,几虚过一生矣!”(杨)时于诸弟子中,独喜从彦,以为可与言道。尝语从彦为学之法,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从容默会于幽闲静一之中,超然自得于书,言象意之表。从彦受命益自力。
同邑陈渊,(杨)时婿也。每造(访)从彦,竟日乃返,谓人曰:“自交仲素,日闻所未闻,奥学清节,南州冠冕也。”
《宋史·列传》云,尝与(杨)时讲《易》,至《乾》九四爻,(杨)时云:“伊川说甚善。”从彦即鬻田走洛,见(程)颐问之。《龟山年谱》:政和二年(1112)四月,赴萧山任,罗豫章先生自延平来学,与《豫章年谱》正合。考颐卒于大观元年(1107),不应至是复有见颐问《易》事。延平答问云,罗仲素尝见伊川,后卒业龟山之门。据此,从彦见颐当在未从(杨)时学之前,但其年月不可考。
既而(杨)时侨居常州,从彦复往谒。日夕讲论,充然有得。
《宋史·列传》云,谒(杨)时将溪上,吟咏而归。按《龟山年谱》,(杨)时至是徙居常州,未尝归将乐。《豫章年谱》谓见杨先生于昆陵是也。
重和元年(1119),归筑山中,终日端坐,以究天地万物之理。尝述祖宗以来,宏规懿范及名臣硕辅论建漠画不逮元丰功利之人,纷更宪度,贻患国家者。著为《遵尧录》。靖康中,将献阙下,会国难不果。绍兴二年(1132),以特奏名授惠州博罗主簿。五年(1135),卒于官,年六十四。
年谱注云,先生行实及《沙阳志》皆云卒于官。子敦叙早丧,不得归数年,族人罗友为惠州判官,遣人护归,至汀州遇草寇,遂寄厝郡之开元寺。又数年,门人李愿中(侗)始为归葬于本郡罗源黄济坑之原。然先生族弟(罗)革题先生集:二程语,孟解后云:自广回,卒于汀州武平县,二记互异。按:朱子,延平答问所载,与行实同,今从行实。
学者称豫章先生从彦尝论治道曰:“朝廷立法,不可不严,有司行法不可不恕。不严则不足以禁天下之恶,不恕则不足以通天下之情。”又曰:“祖宗法度不可废,德泽不可恃;废法度则变乱之事起,恃德泽则骄佚之心生。自古德泽最厚莫若尧、舜,向使子孙可恃,则尧舜必传其世;法度之明莫如周,向使子孙世守文、武、成、康之遗绪,虽至今存可也。”又曰:“君子在朝,则天下必治,盖君子进,则常有乱世之言,使人主多忧而善心生,故治;小人在朝则天下必乱,盖小人进则常有治世之言,使人主多乐,而怠心生,故乱。”又曰:“天下之变不起于四方,而起于朝廷。辟如人之伤气,则寒暑易侵;木之伤心,则风雨易折。”论士行曰:“立朝当以正直忠厚为本。正直则朝廷无过失,忠厚则天下无嗟怨,二者不可偏也。一于正直而不忠厚,则渐入于刻;一于忠厚而不正直,则流入于懦。其持议醇正多类此。”
朱子谓:“自龟山倡道东南,游其门者甚众,然潜思力行、任重诣极如仲素一人而已。”淳祐七年(1247),追谥文质,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诏从祀孔子庙庭。
——《福建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笔者注:
1.不少省志照抄正史的传记,但罗从彦有所不同,故转录,以备考。
2.不管国家级、还是省级结论,专家学者均可质疑、重新研究。但是,在官方未作修订前,官方民间,均需按原结论处理罗从彦、沙县人的祖籍问题。
3. 有学者质疑《四库全书》的史料性、权威性,则是学术自由,不在本文研讨之列。
注释:
1.林瀚(1434-1519)明福建闽县人,字亨大,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正德时,官南京兵部侍郎,条上时政十二事,因语涉近幸,多格不行,与守备中官不合,又裁抑内臣因进贡经南京者,为刘瑾所恨,谪浙江参政,致仕。瑾诛,复官。谥文安,有《文安公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2. 倪峻,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历兵科给事中,出使占城,不辱使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3. 汪应辰,与朱熹为从表叔,绍兴五年状元。
参考资料:
1. 《中华罗氏通谱》 2007.5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主编,罗训森
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1999 上海古藉出版社 主编,张㧑之等。
3. 《罗从彦故里行实录》 2015.12 河海大学出版社 陈丽华著
(作者简介:罗训森,男,高级工程师,1948.5出生,福建福州人。中国社会史学会会员,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总编,福建省敦睦姓氏谱牒研究院院长、法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