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城市文化 > 闽学文化
理学家陈渊
2021-09-1610:16:03来源:《“闽学与三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陈建兴

陈渊(1067~1145年),字知默,初名渐,字几叟,出仕后才改名渊,沙县城关人,陈瓘侄子,世称知默先生。

陈渊父陈珏,熙宁癸丑(1073)进士,秘书省校书郎。陈渊年少聪颖,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仅18岁获乡试第一。但他不及于出头做官,而沉浸于理学的钻研,这与家族背景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其叔父陈瓘由于长期站在保守派(旧党)的立场对改革派(新党)进行攻击,并著《四明尊尧集》对王安石的理论进行驳斥,因此饱受残酷迫害,同时连累了陈氏亲族。中国古代专制社会中,往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另一方面则是一人得罪,株连九族。陈瓘以言入党籍,其亲朋好友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如福建建阳陈师锡与陈瓘是太学时的朋友,事后以坐党论罪,监衡州酒,又削官置郴州。妹婿西山先生李深也是如此……陈瓘的政治迫害给子孙带来的却是灾难,他们在人身自由、科举考试和婚姻方面都受到了限制,他的子弟都严禁进入京师,另外还规定“宗室不得与元佑奸党人子孙及有服亲为婚姻,内已定未过礼者并改正”

届于陈渊的家庭背景及当时的政治空间,虽有治国安邦之才的陈渊在仕途上只好沉默了,为此,取字“知默”,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年青时的陈渊不能在政治舞台上施展,可以说对仕途望而生畏,因此守着家族的几分薄产,专心致志地研究学问。后来他投身著名理学家杨时门下,努力学习理学,专攻儒学二程(程颢、程颐)的理学。杨时对陈渊的学业非常赞赏,说他“深识圣贤旨趣”。后来还将女儿许配给他。

陈渊与同乡罗从彦为同窗好友,深交达40年。每与罗交谈都得好几天才回家。他曾对别人说:“我自从与罗仲素交友,每天都学到新的知识,他奥学清节,真是南剑州最有学问的人啊!”

陈渊经过几十年的刻苦学习,成为当时的著名的思想家,为理学南渡做出贡献。后来受陈渊影响、并在理学上集大成者的朱熹就评价其为“一门双理学”之一。

靖康元年(1126),陈瓘得到平反,并被确实为典范,于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很快,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宋绍兴二年(1132)陈渊得以入朝充当枢密院计议官。这时陈渊已经66岁。之后,他担任过各种官职,最高担任过左正言。他为人正直,品德忠正,尽忠职守,虽然老迈,但仍敢于和投降派秦桧等人做斗争。

他逝世后,遗著由女婿沈度编刻《默堂集》二十二卷。《宋史》卷三七六及《永乐大典》卷三一五○引《延平志》都有为他立传。

陈渊除了在做言官上表现突出外,其它并没有太多显迹,反而他在文学和理学上,贡献极大,是南宋理学发扬光大的一块奠基石!

一、杨时门下

陈渊生于沙县,从小跟随叔叔陈瓘学习,陈瓘大他10岁,为人处事不求显达,心性淡薄,学问人品在当地受人称赞,因此成为陈渊的偶像,什么事都以他为榜样。

后来,陈瓘被家里逼着去科考,一去就考中探花,全族轰动,他从此立志也要考上科举。

十八岁,他参加乡试,一举夺魁,成为解元。自此意气纷发,加倍努力,梦想着大有作为,以期名留青史,光宗耀祖。但是,其叔陈瓘给他写信劝说:“科举其实是件很累人的事,比喻给他讲道古代的学者学习是为了自身修养,想要自己有所作为或收获;今天的学者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想要别人了解自己。你现在的主要任务应该是研读经书,经书是借以记载圣要之道,如果你诵读了经书的文辞,理解了字句的含义,领略了经书的旨意,才是真学实干的,对后人有所启发的学问,如没有学到其中表现的道道,那你所学的,都是无用的糟粕。所以你现在别想着科举当官,而是要勤勤恳恳,多学多问,日后见圣人之道,卓然立于世人面前,到时你才会真正体会到有学问的而其心境之高远,不要局限于目前的一点小小成绩而手舞足蹈,到时你即使不想继续努力也无法停下来。”

陈瓘告诉他,做什么都没有做学问来的快乐。这句话深深地印在陈渊的脑海里。

从此以后,陈渊一脑门心思在家里读书,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但是他越学就越觉得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深不可测,越发觉得自己的无知和不足,他经过向叔父写信求教,陈瓘也乐意帮助他解答这些问题,但是到了后来,陈瓘自己也解答不了侄儿的问题,这时他才发现,侄儿的理论水平已经快要超过他了。

正当陈瓘认为陈渊可以参加科举,出仕来帮助自己和家族时,他被党争牵涉了进去。元祐八年(1093),陈瓘进京,当时北宋朝政非常混乱,新旧两党(守旧派和革新派)之间的斗争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他虽然为人平和,但思想偏向于保守派,因此不得不加入党派之间的斗争。

党派斗争是非常残酷的,为了不连累亲人,他写信给陈渊,要他继续去钻研学问。

但陈渊已经学无可学,他听说这时学问最好的是二程兄弟,即程颢、程颐。二程在前人理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哲学思想,他们认为世界的本是原是“道”,万事万物都是由道派生出来的,君王要治理好国家,必须行以顺道,以德为主,与法制兼顾。他们将儒学与佛、道一些思想融合,因此产生了天理说、天人合一说和存天理、去人欲等主张,

陈渊本想去洛阳的伊川学院求学,但此时程颢已经去世,程颐已经老迈基本不再授学,也让他左右为难,于是再叔父求教。

陈瓘知道了后,在百忙之中写信给陈渊说:“你为什么舍近求远呢?伊川先生有一个优秀的弟子,叫杨时,世称龟山先生,为程门正宗,他可是我们南剑老乡,以你的资质和学问,前去拜师,一定会被接受的。”

陈渊一拍脑袋,大叫一声:“哇,对啊,‘程门立雪’的杨龟山先生,在咱们南剑一带可是鼎鼎大名,名闻遐迩,我怎么就忘了呢?”

当即向父母说明了一下,父母也非常赞同他投到龟山门下。于是他打点包裹,带着家丁前来湖南的浏阳,此时已经是圣绍元年(1094),杨时在这里任知县。

杨时看到陈瓘的推荐信后,也不急了回复,他出身寒门,求学问来得艰难,因此对于择徒要求也非常高,对豪门纨绔一向非常反感,因此不慌不忙地和陈渊问答起来,以考察陈渊的水平。

杨时问:“《易》不可以占险,此语出于何处?何谓也?”

他知道像陈渊这样出身世宦学子,对《诗》、《论》应该是很熟悉的,不易被难倒,而对经学诸如春秋三传这样卷帙浩繁的著作,有的根本读都没读过,因为字数多,难以抄录,而且一般定品考核也不要求通春秋三传,所以便以《左氏春秋》里的疑难来考陈渊,而且此题还涉及《周易》,可谓是双重难题,他想凭此题让陈渊知难而退。

却听陈渊想也不想立即应声说:“此语出于《左氏春秋》,昭公十二年,南蒯将判,枚筮之,得《坤》三之《比》三,曰:‘黄裳元吉’,以为大吉,子服惠伯曰:‘吾尝学此矣,忠信之事则可,不然必败’,外强内温,忠也;和以率贞,信也,故曰‘黄裳元吉’,且夫《易》不可占险,将何事也?”

杨时颇为惊讶,心想:“这个陈渊也算是博闻强记了,为人也小有才,不是完全沽名钓誉之辈。”问:“请试论之。”

陈渊说:“圣人作《易》,示人以吉凶,言‘利贞’,不言‘利不贞’;《论语·子路篇》‘不承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郑康成注曰‘《易》所以占吉凶,无恒之人,《易》所不占’正可以与子服惠伯语相印证。”

杨时现在是大惊讶,读过《左氏春秋》不稀奇,但能引经据典、剖析入微的,而且陈渊还是不假思索、应声而答,如此捷才,杨立生平仅见,立时对陈渊刮目相看,身子微微前倾,赞道:“知默答得妙!对经典果然熟知!”

此时杨时已经非常满意这位年青老乡的才华,他接着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己;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己。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知默你试论之。”

这是《老子》朴素的正反依待论,陈渊立即说:“知美之为美,别之于恶也;知善之为善,别之于不善也。言善则言外涵有恶,言善则言外涵有不善,喜怒同根、是非同门,不可得偏举也,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王辅嗣所谓六门,皆不外其里。”

寥寥数语,把《老子》的正反依待论说得清晰透彻。

杨时非常满意,情不自禁地开始授不起来,他说:“伊川先生曾说,有志于学道而且态度恳切,固然是诚意,如果心情迫切到不合理的程度,反倒成了不诚,因为理中自有缓急,不容人过份地急迫。看看天地化生万物的循序渐进就可以明白了。”

“学生知默受教!”

从此,陈渊就在杨时的身边求学,杨时将程门理学尽数传授。

有时陈渊想急于成名,他就会说:“德与善一天天积累,则福和禄一天天自己到来。德行高出了高出了享有的禄位,那么即使所享之禄位达到了顶点也不称作满。自古以来官隆福盛之家,没有不丧失了道义而会衰落的呀!”

而积德善而后福禄自来,这是程学的思想,陈渊深以为然,因此就沉下心,不再考虑科举。

一年后,杨时对陈渊的学业非常赞赏,说他“深识圣贤旨趣”。由于陈渊一直在杨时身边求学扶侍左右,与杨时女儿情投意合,于是杨时就将女儿许配给陈渊,两人由师徒关系进而成为了翁婿关系,一时成为佳话。

崇宁元年(1102)五月,由于党争过于激烈,由皇帝和新党发动的党禁运动开始了,陈瓘等50人被列入党禁名单,暂时软禁,不得与其它京官往来。之后,党禁风声一日严过一日。九月初,徽宗下诏,令中书省把元符三年徽宗即位之初应诏上书的士大夫按其上书的内容和性质分为七等:正上者6人,正中者13人,正下者23人,邪上尤甚者39人,邪上者41人,邪中者150人,邪下者312人。其中邪上尤甚者罢职永不叙用,分送各处羁管。九月十七日,文臣前宰相文彦博等,属官陈瓘等119人列入编管名单。陈瓘除名勒停,相当于现在官员的双开,编管袁州。

这就是宋朝版的“反右倾运动”,先让你上书发表言论,再按你发表的言论来定罪,谁来定,当然是当权的新党。

陈渊受到牵连,不仅人身自由受到限制,科举考试也受到了禁止,甚至被严禁进入京师。此时陈渊已经36岁,本来还想参加科举,现在没希望了,于是专心著书做学问,有闲情逸致时,就写些诗歌,自得其乐。

这期间他写了不少诗,如

朝阳峰

扶桑拥晴红,梧桐蔼深翠。

凤鸣在高冈,昭昭圣王瑞。


凝翠东峰

东山欣仰止,岚光翠欲滴。

驾言出中游,蓝衣照春色。


雪中闲步

纤纤月色淡黄昏,城郭千家雪照人。

携手望春回茗饮,小坊灯火自相亲。

二、晚年出仕

陈瓘于靖康元年(1126)平反,蔡京一党受到清算,蔡京被贬岭南,在路途中病死。同年,陈瓘被追封为谏议大夫,在县学建斋奉祭,开始在基层官员中立为典范。贡川陈氏家族人人喜气洋洋,面貌一新,原本科举无望的陈家士子重新焕发出生机。

这年陈渊刚好60岁,听到这个消息,不禁热泪盈眶:陈家沉冤得雪,终于又有出头之日了!陈渊作为家族的重要人物,他率先出仕为官,为家族的振举踏出第一步。靖康元年,他先在江西吉州的永丰县担任主簿——因为他没有参加会试,作为乡试第一名的举人,只能担心七品以下的官。

不久,北宋灭亡,陈渊来不及伤心,南宋很快就建立起来了,陈渊立即响应,被授予永新县令,终于成为了正八品的父母官。

南宋绍兴年间,由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陈瓘被重新立为全国榜样,特谥为“忠肃”,忠者,虑国忘家廉方公正,肃者,直言决断。忠肃是封建制度中的文臣的顶级谥号,后来明朝名臣史可法也是这个谥号。

宋绍兴二年(1132),宋高宗为了补偿陈瓘家族,将陈氏族人中的理学之士提拔为官,陈渊作为著名的理学家,直接进入中央,充当枢密院计议官,相当于国防部的一名机要秘书,正八品。66岁的秘书,说明陈渊并没有得到重视,没有重视原因之一,是因为他没有参加院试,不是进士。

直到宋绍兴五年(1135),机会来了。

邓肃,这位爱国忠臣,陈渊的老乡知道了他的情况后,联合几位老臣一起向皇帝推荐,说陈渊“有文有学,通达世务,垂老流落,负材未试”。像这样的人才,既然垂老,也应该得到重要。

于是,朝廷提升陈渊为枢密院编修官。同年十月,李纲出任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在李纲好友邓肃的推荐下,请陈渊在李纲幕府里主管“机宜文字”。陈渊除代李纲起草大量的文件书信以外,还为李纲出谋献策,得到李纲的尊重,称赞他“才高学重、精如金锡;德行皎洁、宽厚温良”。

在邓肃和李纲的推荐、重用下,陈渊的才干充分得到发挥,名气渐渐大了起来,到后来,宋高宗都知道陈渊德才兼备,是不可多得的臣子。

宋绍兴八年,宋高宗召72岁的陈渊在大殿上廷对,让陈渊当着宰相大臣们的面发表他的对朝廷政策的看法和建议。

陈渊直率地指出说:“陛下恩惠太滥,赏给太厚,颁赉赐予文费太过。”这是皇上为了招揽人心而产生的时弊,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高宗和陈渊谈话后对人说:“渊乃杨时之婿,老成有学,可嘉也。”

于是,高宗恩赐陈渊为进士出身,授予秘书丞职,从七品,掌管中央的文档。

之后,宋高宗向陈渊讨教理学思想。他非常赞扬陈渊对《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有独到见解,认为可以进用。

绍兴九年,宋高宗任命陈渊为监察御史。不久,又任命他为右正言,都是从七品的官。但言官一向位低权重,有监督百官的职责。当年他叔父陈灌在30多年前就担过这个职务,并发挥过极大影响。

高宗非常欣慰,他鼓励陈渊说:“过去你叔父陈瓘当谏官,评论国家的安危治乱,总是联系到任用君子还是任用小人的大事,又揭露蔡京误国的罪恶,后来发生靖康之祸,证明他是对的;假如当年听取陈瓘之言,不被奸臣利用,也不至于有今天南渡立小朝廷的结局。今任命你这个官职,责任不轻,愿你不辜负你家的名声,这是我对你的深切希望。”

高宗的意思,是让他做为纪检纠风办的工作。

陈渊非常高兴,他感谢皇帝给他这个机会,说:“臣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陈渊没有辜负高宗对他的期望。“凡涉及国家乱治之本源,学术的邪正,君子小人朋党之分,中国和外国的逆顺之理”等等,他都积极奏言。

于是,原来混乱的朝廷渐渐地走向正轨,国家开始稳定,民心也渐渐平稳,士气开始振作起来。

这一天,右正言陈渊刚处理完公务,忽闻皇帝召见。作为南宋第一位皇帝,赵构一开始特别注重由理学,当年他还是康王的时候,就学习过理学,知道理学对维护皇族统治的重要性。登基为皇帝后,他需要进一步了解理学,以便理学能为统治阶级服务,成为维护北宋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石。

陈渊从小追随叔父陈瓘学习20余年。叔父淳淳教诲:初学者,首先要分别人品高下,什么是圣贤所为之事,什么是下愚所为之事;要懂得向善背恶,去彼取此。以后,陈渊师从著名理学家杨时,与他一同游历四方,从而掌握了杨时的理学精华。陈渊还成为理学家罗从彦的知己,两人论学问时极其密切。陈渊每次造访罗从彦,总是好几天才能回来。日久天长,陈渊受这些当代大儒的熏陶培养,自己也成为一代名儒。后人把陈渊与杨时、朱熹、罗从彦、李侗、陈灌、邓肃合称为南剑七贤,学者都称其为默堂先生。

“臣陈渊叩见皇上!”陈渊奉召来到大殿上,跪拜。

“爱卿平身。”皇帝显得和颜悦色。然后君臣之间开始对论。这次的议题是王安石的学说。陈渊以他岳父杨龟山写的《三经义辩》进行分析,他说:“龟山先生开始以安石的学说为宗法,后来程门立雪,师从于程颢,乃觉悟到安石的谬误,才写了这本《经义》对它逐一批驳。”

皇帝说:“以经义来解,安石的学说确实显得穿凿附会。”

陈渊说:“《论语》主仁,《中庸》主诚,《孟子》主性,但安石都将他们的原旨隐藏,把爱说成仁,把中庸用来接人待物,至于人性,则独取扬雄混淆善恶之言论。”

那时的理学强调圣贤学说和伦理常纲,因此深得偏安失威的南宋高宗的青睐,希望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威信。

陈渊虽然是理学大家,思想上比较保守,但政治是偏向于主战的。当主战派代表赵鼎力排议和,寻求当朝重臣支持时,陈渊挺身而出,当即上言:“用遗使纳贡的方式,只会增长仇敌的欺人气势。”

右相秦桧为了给投降路线扫除障碍,千方百计排挤主战的左相赵鼎。绍兴八年,赵鼎被罢去左相。而陈渊却挺身而出上奏,认定“赵鼎可以任天下之重,乞留之,以济中兴之然。”

秦桧不高兴了,他指责陈渊说:“如果留下赵鼎,那欲置我于何地?”意思是要么赵鼎走人,要么我走人。他知道宋高宗主和,因此才有恃无恐。果然,宋高宗留下秦桧。

从此他得罪了秦桧,高宗对他的政治主张也开始提防,因为高宗本人才是真正的主和派幕后主使。

然后,秦桧身为宰相正准备接受金国条件议和。陈渊立即大怒,为此连奏5章,坚决反对投降议和,明确指出秦桧的议和条件是误国乱政,丧失民心。

秦桧对陈渊的多次上奏大为恼火,就对他亲信说:“陈右正言如能少发议论而缄默,他的地位就可以改变。”并叫监察御史陈楠去向陈渊传达秦桧的意图。陈楠说:“陈右正言是天下最正派之臣,怎能为利害祸福而动心。”

金人在北方曾扶植张邦昌建立“大齐”伪政权。绍兴七年,金人又把“大齐”废除。在“大齐”任“工部侍郎”的郑亿年,到南宋投靠秦桧,成了秦桧的亲信。绍兴九年,秦桧恢复郑亿年降金前的资政殿大学士的官位。陈渊闻讯立即上奏,指出郑亿年有“从贼之丑”,不可复官。这就更触怒了秦桧,即有秦桧的亲信告发陈渊曾讲过汉武帝尊重敢于直谏的大臣汲黯和北宋苏轼抨击奸臣的故事。秦桧即以“说古讽今”的罪名,罢了陈渊的官。

绍兴十三年(1143),在南宋京都临安修建国子监、太学,宋高宗又任命陈渊为秘书少监兼崇政殿说书,要他讲解《左传》。这时陈渊已被罢官回归故里4年之久。他接到御书后,即上表婉言辞谢,并以“曾祖父陈世卿也任过秘书少监之职,自己应当回避”为托辞。

宋高宗又改任他为“宗正少卿兼崇政殿说书”,陈渊再上辞表,高宗不准,陈渊只好上朝赴任。

陈渊回朝后,常和几个知己好友私下议论朝政。绍兴十五年(1145),秦桧的党羽弹劾陈渊有“朋附非毁”罪,又被罢官。

陈渊由于年事已高,加上受到无端攻击的精神刺激,即于当年逝世,享年79岁。

三、大儒里

1127年,南宋建国之初,政策混乱,百姓民心不隐,军队士气低下。在这个时候,最需要统一思想,振奋民心。这时,北宋原本并不怎么被看重的理学被推了出来,成为了南宋的主导思想理论。

因此,去逝多年的陈瓘被塑造成了道德楷模,而他的侄子、66岁的陈渊陈知默先生也被提拔重用,但他的政治理念和主和派的皇帝不同,于是不时被罪官贬职,但当时的南宋需要他这种忠君爱国、强调君臣常纲的理学家来挽回百姓对赵氏皇族的忠诚,因此一而再、再而三地起用,即使到了78岁高龄仍将他请到朝迁担任“宗正少卿兼崇政殿说书”。

宋高宗相信陈渊,因为他是忠臣,同时宋高宗又讨厌陈渊,因为他只忠于大宋,只忠于国家,当皇帝的政策与国家利一致时,陈渊支持,但如果皇帝为了个人私心,致国家利益于不顾时,陈渊就会极力反对。

偏偏宋高宗是为了自己皇位,连岳飞这样忠心耿耿的军事家都杀的人,是敢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的人。高宗用陈渊,只是想把他当成忠君爱国的榜样高高的捧起来,最好不要说话像寺院里的泥塑。

这就使陈渊大器晚成,却志不得酬,晚年在不断失望中郁郁而终。

为了宣扬陈氏叔侄的爱国形象,宋高宗不断给予表彰,《永安县志》载:宋高宗以大儒陈了斋、默堂出于一门,因表其里曰“大儒里”。陈了斋即陈瓘,而默堂即陈渊。

“大儒里”牌坊从南宋初到解放前,近900年来一直矗立在贡川水东的官道上,彰显贡川陈氏的最高荣誉,是贡川最辉煌的时代,体现了贡川地灵人杰、人才辈出。

陈渊在当时及后世影响极大,他的各项学说和著作,为理学在南宗发杨光大的奠定了坚定的基础,朱熹等理学家就深受他的影响。

关于陈渊的身世和著作,后世很多史籍和作品都有记载,如《宋元学案》的《上都督张丞相书》《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之《辞免举贤良状》《宋会要辑稿》等。《宋史》卷三七六及《永乐大典》卷三一五○引《延平志》都有陈渊的专门传记。他的遗著由女婿沈度编刻《默堂集》二十二卷。陈渊的诗歌,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影宋抄本《默堂集》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宋名贤小集》卷二○八《默堂集》(简称小集)等。新辑集外诗附编卷末。

同时,他被列入《中国名人大辞典》。

陈渊一生酷爱山水,特别喜欢家乡的栟榈寺,曾写诗希望自己寺里“林泉老此身”,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可惜一直不能如愿。

陈渊诗非常优秀,其中以《钱塘江》最为有名:

潮头驾月冲残梦,水色浮空送峭寒。

十幅轻蒲连夜发,不知身到海门山。

该诗写钱塘寒夜行舟。乘潮夜发,月色溶溶,人和船似是浮在空中,进入神仙境界一般。三、四句突出一个舟行快捷的特点。“十幅轻蒲连夜发,不知身到海门山”,这是钱塘行舟的快捷,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式的长江行舟的快捷自是不同,各有特点。诗的节奏轻快,但构思严谨,字句的连接、呼应紧密,显示了宋朝诗歌的最高成就。

陈建兴 撰稿

文章摘自《“闽学与三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