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宣传传播 > 史实纵横
【三明党史知识】三明早期地方党组织的建立
2021-03-2911:30:55来源:市委党史方志室

大革命失败后,一批在外求学的三明籍进步青年,经受了革命低潮的考验,毅然在求学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党领导的革命活动。1927年八七会议后,随着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向农村转移,他们受组织的委派,先后回乡开展革命活动和建党工作。自此,三明人民的革命有了方向,斗争有了主心骨,古老的闽西北大地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

中共沙县特别支部的建立

1927年秋,沙县夏茂籍青年学生姜源舜(姜敢)、官锦铨、黄可英、张炳生等十多名学生先后到省城福州求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积极参加党组织的活动,后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冬,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成立。1928年7月,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农民运动决议案》,决定:建安道应以延平为中心,向建瓯、建阳、沙县、崇安发展,望日常斗争中建立党和群众的组织,领导群众斗争,造成革命的骚动局面,与闽西一带相呼应。

1617088484355018.jpg

沙县夏茂“文昌宫”,三明第一个党组织活动点。1928年夏,中共党员官锦铨、姜敢、罗起佑、张炳生等,

在此率先建立了中共沙县特别支部,隶属中共福建省委。图为姜敢和当地进步青年合影

根据福建临时省委扩大会议精神,1928年暑假期间,官锦铨、姜敢等人受组织委派回到沙县夏茂,以母校茂溪启蒙初级小学为阵地,运用各种形式,开展革命宣传教育活动,传播革命思想,秘密发展积极分子和共产党员,在沙县夏茂文昌宫率先建立了三明区域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沙县特别支部,有官锦铨、姜敢、洪基等党员,隶属于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沙县特别支部成立后,党员利用各种条件,采取各种方式,致力于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开展党的工作。三明人民革命从此有了一盏永不熄灭的指路明灯。

宁清归党组织的建立

1927年春,宁(化)清(流)归(化)一批青年到闽西参加“汀属八县社会运动人员养成所”学习。在上杭学习期间,他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思想,加入中国共产党或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同乡会,创办进步书刊,宣传进步思想,并把进步刊物传回宁化、清流、归化,促进了革命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在宁清归地区的传播。同时,他们接受党的指派,学成返乡后,在家乡传播马列主义革命思想,为此后宁、清、归土地革命运动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

1929年4月20日,中共福建省委发出《闽西最近情况及省委对闽西斗争估量与指示》,提出“闽西的工作应以上杭为中心,尽可能地向新的区域发展,如连城、宁化、清流、漳平等县”。同年夏,徐赤生、吴厚仁(后叛变)、邱文澜受中共长汀县委委派,分别回宁化、清流、归化开展建党工作。

1617088520795191.jpg

徐赤生

徐赤生回宁化后,首先在曹坊的上曹村以禁赌戒烟为名办起“同福社”,秘密召集进步青年学习进步书刊,宣传革命思想,发展农会会员,8月上旬,成立了宁化连岗中学党团混合小组,隶属中共长汀县委领导。随后,建党工作在宁化广泛开展,至1930年2月,宁化全县建立了4个党支部、2个党团混合小组,有党员50多名。

与此同时,归化、清流也积极开展建党工作。邱文澜回归化后,于1929年夏在归化县城建立了中共归化城市小组,隶属中共长汀县委,后又建立了中共归化县特别支部。1930年8月,中共清流城市支部也在清流城关成立,隶属中共长汀县委。

大田县党组织的建立

1927年,大田籍学生叶炎煌在厦门求学期间,接受了革命思想的熏陶,积极参加各种进步活动,走上革命道路,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9年春,中共厦门区委派其返乡开展党的工作,叶炎煌在家乡宣传革命思想,发展党员,并建立了党组织——中共大田特别支部。同年8月,更名为中共大田特区委。

1617088552801320.jpg

共产党组织如点点星火,把马克思主义的火种撒向三明大地,党的领导掀开了三明革命斗争新的一页。

(市委党史方志室)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