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理论视野
浅谈永安红色标语的几点启示 ——《红色印迹——福建永安红军标语集锦》读后感
2021-03-2911:27:04来源:徐婧

永安,这座位于福建的小小山城,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永安接连经受了战火的洗礼,残垣断壁,枯枝疏影,见证了战争的残酷。然而,时至今日,在静静的山村墙头、屋顶,红军标语依然醒目,这不能不说是个惊喜,是研究党和红军历史的文献,堪称红色“活化石”。

追溯历史,经过永安的红军有: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4军、彭德怀指挥的红3军团(东方军)、林彪指挥的红1军团(包括少共国际师)、谭震林指挥的闽西红12军、寻淮洲和粟裕等指挥的红7军团,以及掩护北上抗日先遣队的红9军团(罗炳辉是军团长)等。

当年,勇敢善良的永安人民承载了最大的牺牲,积极支持红军作战和北上抗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他们为红军带路、送粮、送情报,踊跃参军参战。有的永安子弟刚参军不久,就牺牲在家乡的土地上,他们用青春的热血,铸就了永安的红色丰碑。

《红色印迹——福建永安红军标语集锦》画册,捧在手里,沉甸甸的,它体现了历史的厚重,它是永安党史工作者无怨无悔的辛劳,结成的硕果。画册中收录了大量珍贵的红色标语,还有漫画、留言条、歌谣等,如实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部队官兵与老百姓真挚的鱼水情深、革命斗争的艰苦激烈。经过论证,从1929年3月,毛泽东、朱德率红4军入闽作战开始,到1934年7月北上抗日先遣队途经永安,在跨越5年多的时间内,红军在永安地区书写的大量标语,目前仍遗存千余幅。这些珍贵的红色标语,广泛地分布在永安11个乡镇的村落里,书写区域包括:当地的祖屋、宗祠,民房的厅堂、过道、居所四壁、石碑、门板、门楣,甚至茅房、猪圈。时间跨度包括:自1929年3月,宣传红4军入闽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1929年中东路事件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掀起反对帝国主义、国民党进攻苏联的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入闽红军积极响应、援助东北的抗日队伍;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前后,欢迎国民党第19路军英勇抗日、发动福建事变;1933年反对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中央苏区扩大红军运动;1934年7月,北上抗日先遣队到达小陶,在此设立指挥部。7月15日,中革军委发表了《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北上抗日先遣队发表了《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先遣队》、《北上抗日先遣队告农民书》。北上抗日宣传队留下了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主张的标语。

永安红军标语,内容丰富,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条目:“拥护中国共产党”、“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卖国的国民党!”、“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福建!”、“白军弟兄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与红军联合打日本!”、“拥护红军北上抗日去!”。表达方式以口号式(如“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共产青年团万岁!”)、定义式(如:“红军是工农的武装!”、“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为主;也有完整、翔实的列举式(如:《共产党十大纲领》全文、《国民党十大罪状》全文、《士兵抗日六大纲领》全文);鼓动式(如“劳苦群众起来抗租抗税!”、“欢迎白军士兵拖枪过来当红军!”);说明式(如“反对国民党的食盐封锁!”、“打倒不准士兵抗日的国民党!”“打倒压迫士兵的白军官长”);启发式(如“工农群众起来打土豪分田地!”、“白军士兵,日本帝国主义杀到你们家乡时,你就永远家破人亡,快快回头打日本帝国主义去!”、“北方的白军弟兄,日本兵正在屠杀你们的父母兄弟亲戚朋友,马上开回北方打日本!”、“北方的白军弟兄,日本兵正在奸淫你们的老婆妈妈姊妹们,马上开回北方打日本!”),等等。将革命的理想信念融入生活,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从语言风格看,有的很生动活泼(如“国民犭党”,造词“犭党”,用以蔑视其兽行);有的很富有人情(如“优待白军俘虏兵,医治白军伤病兵”);有的很简要、但很醒目(“消灭大刀会”、“自由民主”、“胜利万岁”)。可以想见在当时,红军宣传标语确实起到了鼓舞士气、振奋民心、揭露敌人、威慑团匪的作用。

同时,这些具有生命力的红军标语具有时政性:如“农民起来实行土地革命”、“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粉碎敌人五次围剿”、“援助东北抗日人民革命军和义勇军”,反映了红军通讯的发达、革命区域的纵横广袤、红军各部队的紧密团结、红军政治口号明确、救国救民的立场坚定。

经过细心研读这些标语,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标语是一气呵成的,有的字迹工整隽秀、布局合理,很有功底;有的思想内容完整、突出。可想而知当时红军宣传队员具有很好的修养和文化素质,有不少是受过正式的、系统教育的。但也有的地方被涂改过,那是国民党反动军队的罪证。而那些被反复涂改的标语,正体现了敌我斗争的激烈,而真正能争取到群众的是群众自己的队伍——红军。已发现的红军标语的落款多达46种,诸如:“红军产(宣)”、“红军农(宣)”、“红军拥(宣)”、“红军思(宣)”、“红共支(宣)”、“红军共(支)宣”、“红军色政(宣)”、“红军反帝拥苏(共)宣”等字样,说明红军十分重视政治宣传和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各部队的文宣工作积极主动,文宣成为红军取得胜利的保证之一,是红军争取舆论同情与支持、扩大政治影响的利器。

书写格式:字体以繁体楷书、行书为主,还有阿拉伯数字和罗马数字,标点以惊叹号为主,清晰可辨。阅读方式:有的从左至右,有的从右到左,有的从上至下,有横读的,也有竖读的,不拘泥于格式。语言特点:朴实,行文有力且朗朗上口,可谓易读、易懂、易记,反映了当时红军贴近人民,提倡白话文。书写用具:除了黑色或红色的墨水,还有就地取材的锅灰、炭灰、红土、黄土、石灰浆、染料,当作颜料。从字迹看,有毛笔写的,有刷子刷的,有用自制简易品代写的。

永安的红色标语,文字感人、具有号召力,漫画生动有趣,主要为红军所作,深入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纲领,形成了别有特色的红军语言;而国民党的墨迹少有留存,即便有也多为在红军标语基础上涂改的,是欺骗性的谎言。可见,红军官兵革命情绪高涨、广受群众拥护,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而且不得人心。也侧面地反映出红军队伍里的识字运动的普及、红军部队驻扎永安的时间长短、红军重视对当地群众进行革命思想的宣传教育和实地开展的乐观火热的群众工作,反映了永安地区百姓的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特别是红军广泛开展的政治宣传工作,对渗透与瓦解国民党反动武装和地方保卫团等反动势力,起了积极作用。从中我们也深深地理解了,为什么当年白色恐怖下的永安百姓,会亲近红军,会让出家居让红军写标语,会全家老少冒着生命危险,瞒过搜查的国民党反动部队,妥善地保管红军标语。因为红军指战员,就像他们在自己的口号中、自己写下的标语里说的那样“红军是工农的武装”、“是自己的队伍”,是保护老百姓的。妥善保管这笔珍贵的红色文物,也是在保存我党我军的立党根基和革命传统。

永安人民勤劳朴实,为掩护和支持红军革命作出了英勇的贡献,为红军标语的题写、保存提供便利,并且世代相传。以永安南部的小陶镇小陶村树荆堂为例,这里曾是东方军驻扎地和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树荆堂位于小陶村后门山自然村287-289号,为刘氏居所,始建于乾隆53年(公元1788年,距今约227年),为闽西建筑风格。树荆堂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2536.5平方米,由门庭、半月池、门楼、空坪、下堂、天井、厢房、上堂、化胎、护厝组成。红军标语处处可见,现存50余条,较为集中。特别是在正门外石壁上题写有《欢送白军弟兄歌》(墙头诗)“欢送白军弟兄们,红军原是工农军,不杀白军的兵士,只杀军阀与豪绅。欢送白军弟兄们,贫富阶级要认清,富人阶级国民党,(“穷人阶级工农兵”漏写)。欢送白军弟兄们,千万苦楚已受尽,只有分田是出路。”尤为难得;门庭内侧墙壁写有1.4×1米见方的《共产党十大政纲》“(1)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2)没收帝国主义资本的企业和银行(3)统一中国承认民族自决权(4)推翻军阀国民党的政府(5)建立工农兵代表会议(苏维埃)政府(6)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失业救济和社会保险等(7)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耕地归(“农”漏写)(8)改善士兵生活分配士兵土地和工作(9)取消一切政府军阀地方的捐税实行统一累进税(10)联合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苏联。”,内容尤其完整;门楼高处有两块木板上分别题有2.3米长的标语“白军士兵不要来屠杀自己的弟兄,回头打帝国主义去!”、1.3米长的标语“白军士兵杀死卖国官长抗日去!”,至今依旧清晰可辨;梁顶下的粉壁上写有2.7米长的大幅标语“打倒屠杀中国民众的帝国主义!”,字字有力,醒目庄重。从标语所在的原始位置看,红军的宣传队员书写时,需要登高、弓背、耐心,他们运笔能力很好、对宣传内容很熟悉,红军部队的宣传工作落在了实处。

在永安,保存了80余年的红军标语,以无声的墨迹记载着红色记忆,述说着红军历史,但透过这些或稚嫩或苍劲、或舒展或仓促、或大或小、或长或短的笔迹凝聚而成的红军宣传标语,使我们看到了红军为老百姓谋利益而斗争的文物档案,读到了生动的红军时期革命史、争取民族解放的初期抗战史。可以想见,当年红军到了永安是何等欢庆热闹的场面。然而,因自然风化、年代久远、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的变迁、修缮的困难、维护经费问题等诸多因素,永安红军标语的保存现状堪忧。在此,恳切地希望社会上有更多的人、更多的力量关注红色文化、珍视红色文物。条件许可时,欢迎文物学家、笔迹学家、电子修版专家,参与进来,共同保护、宣传和利用好这笔可贵的红色遗产。

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在研究红色历史的同时,更要发扬革命传统,延续红色血脉。

永安福地迎红军,为党为民立功勋。巍巍青山做凭证,闽西山水托忠魂。

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作者单位:中国美术出版社)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