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红色资源
【三明革命遗址】永安小陶革命旧址群
2021-03-1716:01:57来源:

永安小陶革命旧址群位于永安市小陶镇,距县城50公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永安为红4军“筹款区域”,被苏区中央局称之为“根据地”,被共产国际远东局指定为红3军团“作战基地”。永安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陶在福建革命斗争中留下了光辉壮丽的篇章。从19298月起,红军就在小陶进行长达数年的革命斗争。红军深入发动群众,成立了永安市乡村第一个党支部,建设苏维埃政权。特别值得一书的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护送的红9军团在此会合,掀起了小陶革命斗争的红色浪潮;三年游击战争期间,以方方领导的红9团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小陶坚持战斗,最终取得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小陶是闽西北为数不多的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

永安小陶革命旧址有:宁西区、张家山乡苏维埃政府旧址,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张鼎丞旧居、红军练兵场遗址、红军联络站旧址;小陶村树荆堂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旧址、石峰村北上抗日先遣队旧址、红9军团指挥部旧址;红军矮岭、白粉山、衙岭战斗遗址;石峰村红1军团红2师驻地旧址、红军医院旧址等,同时还有大量的红军标语。

宁西区、张家山乡苏维埃政府旧址

宁西区、张家山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刘家祖祠位于永安市小陶镇吴地村张家山自然村295号,距小陶镇20多公里。

宁西区、张家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刘家祖祠.JPG

宁西区、张家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刘家祖祠

19345月,红9团、永安县革命委员会和永安纠察队奉命主动撤离永安城区,转移到岩连宁永边区,在两个月内,以宁洋的成达社、陈地坑、凤村为中心,肃清了这一带的团匪,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组织了游击队与赤卫队,建立宁西区(张家山)、宁南区(陈地坑)、宁东区(赵家山)、宁北区(小溪)苏维埃政府,成立了张家山、陈地坑等乡苏维埃政府。设立干部学校、后方医院、修械厂等,建立了地跨龙岩、连城、宁洋、永安横直300余里,人口四五万的根据地。宁西区苏维埃政府、岩宁连边区游击队司令部设在张家山刘家祖祠。

宁西区、张家山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原为刘家祖祠,坐西朝东,一客厅、四厢房,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814平方米,为土木结构瓦房。

宁西区、张家山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刘家祖祠于201110月被永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永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联络站旧址

红军联络站旧址位于永安市小陶镇小吴地南坑畲自然村193号。

红军联络站旧址——刘氏住宅.jpg

红军联络站旧址——刘氏住宅

1934年至1935年期间,红军独立第9团在岩连宁边区开展革命斗争活动,在此建立联络站。期间,由于国民党军残酷的对留守苏区红军进行分区清剿和封锁,东家刘志本经常帮助红军购买盐、手电、电池、雨伞、布鞋、草鞋等日用品。张鼎丞、邓子恢也曾到此地居住过。

红军联络站旧址刘氏住宅占地面积630平方米,20世纪80年代拆除重建,现为土木结构。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旧址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旧址树荆堂位于永安市小陶村后门山自然村287289号。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旧址——树荆堂.jpg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旧址——树荆堂

1931年至1936年间,红12军、红9军团、红7军团等多支红军部队在此活动,至今树荆堂的上堂、厢房、下堂墙壁上遗留有大量红军标语。1934715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到达小陶,在此设立指挥部。当日,中革军委发表了《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发表了《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先遣队告农民书》等文告。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旧址系小陶村树荆堂,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2536.5平方米,由门庭、半月池、门楼、空坪、下堂、天井、厢房、上堂、化胎、护厝组成,门庭开在左前侧,面阔一间,进深3柱,门楼开在正前方,石构、歇山顶、三楼4柱。正面门楣上阴刻“怀永”。下堂面阔5间,进深8柱,上下堂均为悬山顶穿斗式结构,地面均为三合土夯制。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旧址树荆堂于201110月被永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永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9军团指挥部旧址

9军团指挥部旧址位于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下江后105号。

1616659588144774.jpg

红9军团指挥部旧址——管辉彩老厝

193479日,为掩护、护送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红9军团先头部队从清流境内进入小陶镇西北面的垇头、牛益坑、高际坑、石峰一带,并在石峰村设立指挥部。10日下午,红军先头部队沿枣溪、小溪道,采取“并向行军”方式,迅速占领湖口、麟厚、小陶、洪砂、桐林、大陶口及大陶洋各村。715日,红9军团先头部队与红7军团主力会师。

9军团指挥部旧址石峰管辉彩老厝系土木结构瓦房,为一正厅三厢房、一前堂一大坪,有围墙和大门。2009年拆掉了两排正厢房和前堂,现留下正厅及南边厢房墙上的标语和漫画,拆建部分房屋的标语被整块裁下来保留在正厅。现有建筑面积398平方米,厝坪及道路386平方米。现保存的红军标语共有21条。

9军团指挥部旧址管辉彩老厝于201110月被永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永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临时医院旧址

红军临时医院旧址吴氏祠堂位于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仁和寨112号。

红军临时医院旧址——吴氏祠堂.jpg

红军临时医院旧址——吴氏祠堂

19347月,红1军团奉命实行东线防御作战,在小陶吴氏祠堂设立红军临时医院。

红军临时医院旧址吴氏祠堂,建筑面积230平方米,厝坪280平方米。门前保存有4条红军标语,外墙还有1条白石灰书写的大幅标语。

红军临时医院旧址吴氏祠堂于201110月被永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永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旧址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旧址管培德老厝位于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东北部山头公路边75号。

北上抗日先遣队旧址——管培德老厝.jpg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旧址——管培德老厝

1934715日,以红7军团为主扩编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由连城、尧家畲进入小陶镇及洪砂一带的高际坑、石峰等地与红9军团会师,并驻扎在石峰村25号。同年8月,红1军团红2师也驻扎于此。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旧址管培德老厝,该房是百年老厝,现有建筑面积238平方米。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旧址管培德老厝于201110月被永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永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1军团2师驻地旧址

1军团2师驻地旧址瓦窑头厝位于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8688号。

红1军团2师驻地旧址——瓦窑头厝.jpg

红1军团2师驻地旧址——瓦窑头厝

19348月,为迟滞国民党军队向中央苏区核心区域的进攻,红1军团奉命实行东线防御作战——小陶战斗。6日,红15师(即少共国际师)由石城、宁化、清流到永安安砂,旋抵洪田苦竹,所部分别向大炼、上吉运动;8日,红1军团主力由四堡经嵩口坪进入现永安罗坊、小陶石峰、小磉、苦竹、大窠,红1师迅速占领小陶与洪田交界的石莲山及周围高地;10日,红2师主力由石峰进入洪砂。小陶战斗期间,红1军团2师在此驻扎。

1军团2师驻扎旧址瓦窑头厝,现仅剩客厅、左右正房和左右厢房5间,总建筑面积168平方米,厝坪及围墙便道98平方米。保留有16条红军标语,部分为白粉笔书写。

1军团2师驻地旧址瓦窑头厝于201110月被永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永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练兵场遗址

红军练兵场遗址位于永安市小陶镇吴地村张家山自然村水尾冷水溪边。

红军练兵场遗址.JPG

红军练兵场遗址

19345月至19358月,红9团在团长吴胜、政委方方的率领下,建立了龙岩、连城、宁洋、永安根据地。为了更好地提高红军作战指挥能力,增强红军杀敌技能,他们在此设立红军练兵场,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奠定了基础。

红军练兵场遗址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

红军矮岭、白粉山、衙岭战斗遗址

红军矮岭战斗遗址位于永安市小陶镇寨中村矮岭自然村西侧主峰,距大陶洋寨中村约6公里;红军白粉山战斗遗址位于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锅岭尾至腊坑(小陶至罗坊乡公路8公里处的白粉山);红军衙岭战斗遗址位于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水尾的无名冢。三战场成品字型,形成相互配合和支援重要战斗阵地配置。

红军矮岭战斗遗址.jpg

红军矮岭战斗遗址

19347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突破敌封锁线,挥师北上,这一“东线行动”,使国民党当局大为震惊,国民党东路军剿共指挥部急调精锐部队3师、9师、83师主力,布防于小陶地区的湖口、小陶、桐林、坚村等沿公路一线及大陶洋一带,以“堡垒主义”的战略逐步推进。为了牵制敌人,保卫中央苏区核心区域安全,19348月,红1军团红1师、红2师、红15师(少共国际师)奉命在小陶矮岭、白粉山、衙岭一线进行阻击,白粉山一战双方伤亡均在300人以上。特别是21日的矮岭阵地争夺战,双方展开拉锯肉搏战六七次,相持9个多小时。后因敌我兵力悬殊太大,红军主动放弃小陶。小陶战斗期间,红1军团红1师、红2师均驻扎在小陶的垇头、石峰、上坂、小磉、上石、留山、大窠和洪田的马洪等村庄。

红军白粉山战斗遗址.jpg

红军白粉山战斗遗址

红军矮岭战斗遗址占地约50亩,矮岭主峰主阵地遗址占地约400平方米,呈盆形凹状,四周边缘可见五六十厘米高的土筑掩体。白粉山、衙岭战场至今仍可见当年红军修筑的战壕。

红军衙岭战斗遗址.jpg

红军衙岭战斗遗址

张鼎丞旧居

张鼎丞旧居慎德堂位于永安市小陶镇吴地村小吴地自然村67号。

张鼎丞旧居——慎德堂.jpg

张鼎丞旧居——慎德堂

张鼎丞,福建永定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并领导了龙岩、永定、上杭等县的农民武装暴动。历任中共闽西特委委员、中共闽西特委组织部长、中共闽西特委军委书记、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

在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张鼎丞曾居住在吴地村小吴地自然村的慎德堂,领导红军游击队开展革命武装斗争。慎德堂主人陈海照经常帮助红军游击队送信,张鼎丞撤离时曾留给陈海照一幅红军绑腿和棉袄,至今绑腿还在。

慎德堂为五植一正厅、两书院、两厢房、二天井、一大坪、前堂、外坪和石砌围墙组成,占地面积约3600平方米,为吴地村陈亨尧兄弟的住房,此处为通往漳平赤水镇的主要通道,比邻漳平赤水镇香寮村。

张鼎丞旧居慎德堂于201110月被永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永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市委党史方志室)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