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地名文化
建宁县
2020-10-1609:11:09来源:

三国时期,建宁境域与泰宁境域同为绥安县隶建安郡。东晋义熙元年(405年),绥安县改为绥城县;县治就在今建宁城南三华里的高沙洲。

唐“乾元二年 (759年)宁海军使董蚧奏置黄连镇。”(《太平寰宇记》)据《方舆纪要》:“乾符二年(875年)分故绥城地为归化、黄连二镇,而以旧治为黄连镇。”

1602810697762313.jpg

唐乾符五年(878年),黄连镇升为义宁军治。据《舆地纪胜》载:“镇将兵御黄巢有功,土人陈岩为福建观察使,表为义宁军治”。陈岩(848~891年),字梦臣,唐大中二年(848年)出生在黄连镇。其先祖是在西晋永嘉年间为避永嘉之难迁居福建绥城(今建宁县)的。唐乾符五年(878年),黄巢起义军南下,从浙江江山仙霞岭开辟仙霞古道,攻入福建。朝廷急忙通令全国乡村“置弓刀鼓板”,以阻挡起义军入境。于是,陈岩在黄连镇聚集起一支数千人的队伍,号称“九龙军”,抵御黄巢起义军,镇守黄连镇。黄巢起义军为了能迅速攻占福州,绕过九龙军的阻挠,直接挥师南下。因此,福建各地方武装都被黄巢起义军消灭,唯独地处偏僻的黄连镇九龙军侥幸逃过被起义军歼灭的命运。唐王朝认为陈岩守土有功,便在黄连镇设置义宁军,任命陈岩为镇将,置鼓角、赐牌印,治永安(永安即今建宁里心镇)。不久,废义宁军,改为永宁镇。

南唐保大四年(946年),李璟率兵破建州后,改永宁镇为永安镇,次年又改为永安场。南唐中兴元年(958年),升永安场为建宁县(县治设于今建宁濉溪镇)隶属建州。“建宁”之名即取“建州”和“义宁军”中各一字合并而成,并有“建州安定宁和”的含意。因濉溪环绕旧县城,故又称濉城。濉溪原名绥溪,由绥安县名的“绥”而来,以谐音转为濉溪。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建州郡的邵武县升为邵武军,辖邵武、光泽、归化、建宁四县;建宁改隶邵武军。

元、明、清,建宁县皆隶属邵武管辖。

民国元年(1912年),撤销邵武府,在南平设北路观察使,建宁县隶属北路观察使。不久,北路观察使改为建安道,建宁属之。民国17年,实行新制,废道,建宁直属福建省政府。

民国21年10月,建宁县建立苏维埃政权,初属江西省苏维埃,民国22年4月,划归闽赣省革命委员会领导,并一度成为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民同年7月,中央人民委员会第46次常委会决定设立彭湃县,将建宁均口区的半寮、龙头、隘上、笔架等4乡划归彭湃县苏维埃。次年1月,在都团乡成立黎南县,管辖溪口(今溪源)区所属各乡,并领泰宁县大田乡。

民国23年5月红军撤离建宁后,建宁县隶属福建省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邵武)管辖,次年改隶第七专员公署(治所长汀),民国29年后改属第二专员公署(治所南平)管辖。

1950年2月建宁解放后,隶属福建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后改称南平专员公署)管辖。1970年6月,建宁县划归三明专区管辖。1983年,三明改为省辖市,建宁为市辖县。2011年末辖濉溪、溪口、里心、均口4镇与伊家、黄坊、溪源、黄埠、客坊5乡,共9个乡级政区;辖有7个社区,92个行政村,和1个综合农场。全县总面积1718平方千米,总人口14.99万人。

建宁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地处北纬26°30′~27°06′,东经116°30′~117°04′。东临泰宁县,南接明溪、宁化县,西连江西广昌、南丰、黎川县,北靠邵武市。自然环境独特。地质结构形成于26亿年前,以伊家乡天井坪为代表命名的上太古界天井坪组,为福建最古老的岩石层,乃华夏古陆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地壳上升、长期隆起而未沉积,孕育形成独特而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地质矿带多含稀土元素,钾长石,有利光合作用、积累养分。全县山地17.33万公顷,耕地1.53万公顷,林地13.5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9.2 %,河流总长1005.9公里,流域面积1685.7平方公里。是国家和省级商品粮基地县、全国南方重点林区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建莲之乡、黄花梨之乡、全省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和烟叶生产基地,主产水稻,出产的“莲子、梨子、种子”和明笋干等一批优质农产品享誉国内外。建宁县产业特色突出,以“三子”(莲子、种子、果子)为主的特色农业初具规模,是“中国建莲之乡”、“中国黄花梨之乡”、“中国无患子之乡”、“中国梨产业龙头县”和省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省商品粮基地县。以特种纸业、食品加工、林产品加工、石材加工为主导的特色工业发展迅速,其中福建铙山纸业集团生产规模居亚洲第一、全球第三,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生物能源无患子、非金属矿建材等高新技术产业正在兴起。“铙山”、“中国通心白莲”获得国家驰名商标。

建宁有“华夏古陆”之称,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一块陆地。县内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有白石顶35座,千米以下至800米以上的山峰有38座;主要溪流有13条,其中主要河流濉溪及其澜溪、宁溪等11条支流属金溪水系,发源于均口镇均口村张家山组严峰山,为千里闽江正源头。境内风俗,或受中原古民俗影响,或受江西风俗濡染,以民性淳朴,以农为本,并且出现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现象。古老的花灯舞、傩舞、宜黄戏等民俗,都展现了建宁人民淳朴的风情。建宁自古为福建与江西的主要通道之一,是商贾云集的通埠重地,享有“闽盐赣米”集散地之美誉。 古往今来,有着“汉唐重镇、明清才乡”,留下了许多诸如闽越王无诸校猎、王安石寄读、黄慎卖画等轶事。宋代,建宁有进士55人,其中1人官至吏部尚书,闪烁着“一门四进士”、“一家两名使”、“一族三十宦”、“一朝二文星”的荣光。这块土地都孕育过不同时代的杰出人物,有唐末的福建观察使陈岩、元末福建著名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应必达、晚清国内著名爱国诗人张际亮、在反帝斗争中血染广州沙基的陈纲、为台湾佛教复兴作出历史性贡献的慈航法师等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宁县为全国21个中央红色苏区基点县之一,并一度成为闽赣省苏维埃政府驻地。作为中央革命根据地一部分的建宁县,全县约6万人中,参加工农红军的约3000人。毛泽东在此写下了《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的光辉史诗,留下了军民共同生产、“百口莲塘吐清香”的动人故事。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旧址——“毛泽东、朱德旧居”、总政治部旧址——“周恩来旧居”,已升格为国家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及省重点推介的5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在建宁,红军成立了无线电总队,实现了红军历史上第一次无线电通信,因此红军无线电台遗址“青云阁”因此被载入史册。建宁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大课堂。纪念园内的大型青铜雕塑“红军颂”,生动、直观的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给人以一种强烈的震撼。

建宁山川景色秀美。闽江源森林公园位于建宁县境内的东南部,是武夷山脉中段生态系统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面积的钟萼木和南方红豆杉原生种群、独特的生物群落类型和福建闽江正源头森林植被为主要保护对象,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6种,国家级保护动物17种。全区总面积13022公顷。区内的严峰山西南麓海拔950米,为闽江的正源头。闽江正源第一瀑——闽江源瀑布群位于世界地质公园金铙山园区,景区内峰峦叠嶂,林木苍翠,古村寥落,空气清新,水源丰富,拥有水景景观、森林景观、村落景观、峡谷景观、地质景观,其中以大际面瀑布、千层崖瀑布景观为主,瀑、泉、溪、涧、潭等水景各显其姿。区内的金饶山主峰白石顶海拔1858米,为福建第二高峰,三明第一高峰。景区生态环境优越,物种群落结构复杂、组成丰富,可观珍稀物种红豆杉、柳杉、钟萼木、红花油茶野生群落等自然生态景观,可赏金铙晴雪、云海奇观、千姿石林、高山草场、杜鹃花海、鹰嘴岩、圣主庙、古学堂、龙王岩等奇景,徐霞客赞之:“武夷胜景甲天下,金铙东南第一窥。”金铙山白石顶景区坐落在福建境内第一高峰金铙山的主峰白石顶,海拔1858米,景区可由坪岗上休闲山庄乘坐高山索道到达,景区内建设有760米长的高山隧道和近1000米长的凌空栈道。2000年3月以金铙山、闽江正源为主体,整合建立闽江源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区。2001年10月8日省政府批准公布“闽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3月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12月24日,闽江源升格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建宁县均口镇的修竹荷苑,面积约13.33公顷,景区内建设有观景步道、观景亭及莲文化长廊(仿真石雕)等。景区内种植有火炬、友谊牡丹、星空牡丹、红千叶,风卷红旗等十余种莲品种,每年6至10月荷叶田田,荷花娇艳,正是一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绝美景致,2006年12月26日被授予“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位于建宁县溪口镇枫元村草鞋岭的枫元桃梨观赏园,总面积约67公顷。园内有桃、梨、柰、李、板栗、猕猴桃等六大水果种类,早、中、晚熟品种多达30余种。每年三四月间,桃梨观赏园内梨花千树雪,桃花相映红,成为一片花的海洋,恍若世外桃源;夏季果满枝头,果香飘溢,满园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建宁县已形成红色、生态和农业观光之旅三大特色旅游品牌。

文章摘自《三明地名纵横》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