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地名文化
泰宁县
2020-10-1609:09:46来源:

泰宁境域周代为“七闽”(当时散处福建各地以蛇为图腾的古闽族部落)地。战国后期,泰宁境域为闽越王无诸的领地,汉代初属于闽越国,后隶属会稽郡。汉代末年,隶属于孙吴建安县校乡。

泰宁境域历来是个兵家必争的重要军事要塞。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东吴划建安校乡西部地(即今宁化、建宁、泰宁)置绥安县,隶建安郡。东晋义熙元年(405年),改绥安县为绥城县;县治设在今建宁城南三华里的高沙洲。隋开皇十三年(593年),绥城县并入邵武县。唐武德五年(622年),从邵武县析出复置绥城县,隶属建州(今建瓯)。武德七年又废,并入邵武县。武德八年又复置。贞观三年(629年),再次废置绥城县,并入邵武县。绥城县(并入建安县3年,并入邵武县29年)实存县级建置337年。

唐贞观四年,朝廷命廖轮领兵清剿葫芦二洋(今泰宁开善)的草寇高海、高澄。平定匪乱后,廖轮留其子廖董钊、外甥杨胥马镇守。廖遂屯垦此地,取名“开善”。

唐乾元二年(759年),福建都防御使兼宁海军使董介奏请朝廷将原绥安县划分设“归化、黄连”二镇(归化即今泰宁、黄连即今建宁)。

后梁开平三年(909年),王审知受封为闽王,统治全闽。他深知“时南唐有并闽意”,而归化镇(今泰宁)是南唐要入侵闽越的必经之道,“遣勇夫镇遏之。”左仆射邹勇夫举家到归化镇时,归化镇“榛芜亘野,烟火仅百家”,十分荒凉。邹勇夫“招集流亡,葺理宅舍,民襁褓而至,始遂生息,五代干戈相寻,独归化人物蕃,田地辟,相安无事。”归化人感恩邹勇夫开疆辟土,保境安民的功绩,尊他为开泰始祖。

后晋天福八年(943年),王延政在建州称帝,归化镇仍直隶于建州(后改称为镇安军、镇武军)。后唐开运元年(944年),南唐攻下建州。二年,改建州为永安军,后为忠义军。南唐保大四年(946年),“后以去郡(治邵武县,即今县)遥远,民难输纳,户口稍滋”,改归化镇为归化场。南唐中兴元年 (958年)升为归化县,属建州。

1602810653728647.jpg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邵武改设军,归化县改属邵武军。

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泰宁籍状元叶祖洽出任兵部职方司郎中掌管天下图籍;这年,正好他的同僚好友、尚书右司郎中张汝贤出任福建路按察使。叶祖洽委托他以“天下无水不朝东”,就山东的泗水向西流了三百里所以才出了孔圣人。而归化县的杉溪,从县城到梅口向西流了三十华里,也算是人杰地灵的宝地,应改归化县名。那时,泰宁也还真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文风蔚然、文声鹤起,仅熙宁三年至九年间即出现“七年三科六进士、一状元”。 元祐元年(1086年),宋哲宗赵煦准奏,将曲阜孔子阙里的府号“泰宁”赐为县名,以表示爱宠、褒扬和鼓励。从此,归化县改名为泰宁县。

元、明、清,泰宁均隶属邵武管辖。

民国元年(1912年),废邵武府。泰宁县改属北路观察使署,后北路观察使署改建安道,泰宁隶属于建安道。民国17年,实行新的省、县制,废建安道,泰宁县直属于福建省政府。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31~1934年),泰宁县为中央革命根据地21个县份之一,后划归闽赣省,是中央根据地突出在东北部的前沿阵地和支援东方军挺进闽中的后方战略补给要地。泰宁县苏维埃政府辖区,有过四次变化:一是将乐的余坊一带地区因将乐尚为白区而一度归泰宁县管辖;二是1933年3月,因泰宁县城被白军侵占失守,辖境缩小,为适应军事斗争需要而将建宁的溪口区划属泰宁;三是于1934年1月将泰宁西北的新桥、大田、溪口三个区划归新建的黎南县管辖;四是1934年5月,县苏维埃政府退出县城后,明溪的苧畲区,鳌坑区、鳌坊区又划归泰宁领导。

民国23年3月19日苏区沦陷后,泰宁先后属第九、第七、第三、第二行政督察区。

1950年2月泰宁解放后,属福建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后改称南平专员公署)管辖。1970年6月划归三明专区。1983年4月,隶属三明市。2004年6月,泰宁县启动撤并乡镇工作。2005年1月1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泰宁县撤销大布乡、龙安乡,原大布乡、龙安乡合并设立大龙乡。2005年12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泰宁县龙湖镇建制,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朱口镇。2011年末辖杉城、朱口2个镇,上青、新桥、大田、下渠、开善、梅口、大龙7个乡;下设6个社区、111个行政村。辖区总面积1539.38平方千米,总人口13.12万人。

泰宁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地处北纬26°33′~27°08′,东经116°53′~117°24′。东连将乐县,西接建宁县和江西黎川县,南邻明溪县,北靠邵武市。四周为大山所盘绕,境内形成溪谷盆地,地势总特征为四周高,中部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为中山地貌,由11座千米山峰组成,最高为峨嵋峰,海拔1714米;西南部由14座千米山峰组成。全县居住海拔最高点为大龙乡东坑村理坑自然村,海拔约1000米;最低处为开善乡池潭村良浅自然村,海拔180米。泰宁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无霜期30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为1775毫米,一年中3至6月为雨季,5、6两个月降雨强度大,雨量集中,平均相对湿度为84%,平均日照时数为1738.7小时,多年平均降雪4.3天,属福建省丰水湿润区。

泰宁物产丰饶,农业、林业、水域、电力、矿产等资源蕴藏丰富。全县拥有耕地1.12万公顷,主要种植栽培水稻、烟叶、食用菌等,是全省优质烟区之一。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种子工程建设示范县等称号。林地面积12.7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1.1%,活立木总蓄积量671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杉、松、竹、樟、楠等,是全国山区综合开发县、南方集体林区改革试验县、全省林业生产重点县之一‘拥有可供养殖面积0.3万公顷,是全省重点淡水鱼生产基地县;水力资源蕴藏17.5万千瓦,是全国第二批农村初级电气化县;矿产资源发现28种,其中金属矿8种,非金属矿20种,主要探明黄金矿区分布面积42平方公里。

泰宁县历史悠久,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朱熹、李纲、杨时等古圣先贤曾在此设帐收徒、著书立说;北宋时期更是科甲连第、人文鼎盛,创造了“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的科举盛况,历史上共出过2位状元(北宋状元叶祖洽,南宋状元邹应龙)、54名进士、101位举人,历史名人朱熹、李纲、杨时也都曾在此读书讲学、著述立说。

泰宁丹山碧水,风景秀丽,旅游是泰宁的最大特色,也是泰宁的支柱产业。中国丹霞·泰宁世界自然遗产地总面积234.88平方千米,其中核心区110.87平方千米,拥有最完好的古夷平面、最密集的网状谷地、最发育的崖壁洞穴、最宏大的水上丹霞,在中国丹霞系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比较优势, 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泰宁世界地质公园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总面积492.5平方公里,其中丹霞地貌面积252平方公里,由石网、大金湖、八仙崖、金铙山4个园区和泰宁古城游览区组成,是一个以青年期丹霞地貌为主体,兼有花岗岩、火山岩、构造地质地貌等多种地质遗迹,自然生态良好,人文景观丰富的综合性地质公园,2011年8月荣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泰宁金湖景区面积136平方公里,有72峰、36岩、18洞、5泉、2瀑等200余处景观。丹山碧水,斐绿叠丹,倒影生辉,气势恢弘,1994年1月升格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1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泰宁尚书第建筑群由尚书第、世德堂和李氏宗祠组成,总面积达12000平方米。该建筑群中含有古代官居、民宅、祠堂、客厅、辅房、大庭院等多种功能建筑,保持了明、清以及民国至今的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浓缩了古代建筑的生活场景,而且建筑艺术精湛,是江南最典型、最完整的古代民居精品建筑群落之一,也是在全国罕见的,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泰宁梅林戏,以独特的艺术风格、浓厚的乡土韵味,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天下第一团”,原始粗犷的傩舞、情趣盎然的桥灯、庙会等民俗风情多姿多彩。泰宁还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现保存着红军街、东方军司令部、红军医院等众多革命遗迹。

文章摘自《三明地名纵横》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