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红色故事】小竹筒
2020-10-0908:43:10来源:

1933年冬,蒋介石纠集40万国民党军队,向中央苏区发起第五次“围剿”,彭德怀第二次率领东方军入闽作战,艰难地保卫着苏维埃政权的胜利果实。

在这段时间里,彭德怀的腰上总是别着一个小竹筒,它长约20厘米,直径约5厘米。这是什么武器呢?每当有人这样问,他总是神秘地笑笑,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天,他和通信员来到归化梓口坊,走村串户和老百姓拉家常。他看到百姓一个个面黄肌瘦,心中很是疑惑地询问。一个老乡说:“我们这里一会红一会白,国民党白狗子到处设关设卡,严禁盐巴出入,这里的盐巴比金子还要贵咧!我们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尝到盐味了!”

彭德怀听了,沉思良久。是啊,山里人没有盐巴吃,怎么不面黄肌瘦呢?怎么办?部队也缺盐巴啊!自己腰间的这个小竹筒,倒是放了一点盐巴,救急的。有时,嘴巴实在没有味道了,丢一粒盐入口提提神;有时,遇上战士受伤了,调一点盐水为他洗伤口、消消毒。这一小筒的盐巴还真管用!可是,眼看着老百姓的苦楚不能不管啊!

彭德怀解下了别在腰间的竹筒,送到一位老人面前让他收下!

老人哪能收彭老总的盐巴,忙推辞!

彭德怀向老人家宣传红军是鱼,老百姓是水,鱼儿离不开水!红军要是没有乡亲们的支持,这仗还能打到今天的道理,他硬是把小竹筒里的盐巴全部送给了老人。同行的通讯员和其他人,也纷纷掏出自己珍藏的盐,送到乡亲们的手上。

乡亲们舍不得吃,用这些盐去腌咸菜,等菜腌好了又送给红军。

文稿:宋经文、高珍华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