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城市文化 > 闽学文化
四岁沈郎惊问天
2020-08-1010:37:00来源:三明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陈长根


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农历九月十五日午时,在尤溪城南的郑安道馆舍里,朱熹诞生了。

一晃几年过去,朱熹也慢慢长大了。朱熹四岁时的那年中秋夜,天上月圆,人间团圆,团圆饭后朱熹他娘搬好了凳椅、小圆桌,备好了月饼和茶水,一家人要在馆舍庭院外的半亩塘边赏月,月亮出来了,大家围坐一起开始赏月,朱熹母亲祝氏先开口向朱熹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说月亮上有蟾蜍,是嫦娥变的,还有玉兔,一年到头都在舂药......之后,其父朱松面对清朗的夜空指天对朱熹说:“孩儿,在我们头顶上的那是天,现在看到的圆圆的、亮亮的是你娘刚刚说的月亮,而白天我们看到的那个圆圆的、亮亮的、又会发热的那个是太阳......”这时朱熹在想:现在爹是要给我讲故事了,便移椅紧依爹的身边,竖起小耳,这时朱松接着说:“天上还有雷雨、闪电,还有云朵......”顿后,一向喜欢发问的朱熹突然冒出问话来:“爹,日何所附?”朱松曰“附于天。”朱熹点头后又问:“天何所附?天之上何物?”这时的朱松只能“啊!啊!……”地回答着,紧接着朱熹还在追问为什么太阳那么热,而月亮为什么又那么凉,太阳、月亮再上去是什么?一席话问得朱松惊讶不已,朱松听了大为惊奇。朱松虽然也是进士出身,但是在当时“天圆地方”的文化知识背景下,他还真不知道如何来解答。这一夜,朱熹的爹娘只能带着朱熹对天发问之题进入梦乡,之后人们便把这一问称之为“朱子问天”。

朱熹孩提时在尤溪留下的“朱子问天”故事,被记载在宋史《据<宋史﹒朱熹传>记载》之中。这个有关“天理”之问,成为朱熹一生苦苦探索的哲学命题。

此后,朱熹对天理宇宙的兴趣越来越浓。朱熹一生中还运用阴阳学说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形成了学说。朱熹的自然科学学说由宇宙自然学说(宇宙论)、天文自然学说(天文论)和气象自然学说等组成。宇宙科学方面:由宇宙结构论和宇宙演化论所组成。其中朱熹对于有摩擦、运转而产生热能的思想,确有超越前人之处,对后世科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天文科学方面:具体有天体的运行、月食与日食等内容。气象科学方面:具体有气象与气候、潮汐说等内容。这一学说更为朱松当年对小朱熹的提问找出了答案。

朱熹对自然科学的精辟见解,不能不说是两宋时代科学知识精华的结晶,更是科学研究成果的升华。

当年的赏月夜,朱松深有感触,写下了一首韵味无穷的《中秋赏月》长诗:

去年中秋雨,野芦凄薄寒。惊尘暗一方,客枕那得安!

起呼对床弟,揽衣步蹒跚,握手仰叹息,宇宙何时宽?

今年中秋月,并海窥涛澜。坐看郁蓝天,忽涌白玉盘。

亦复取樽酒,承颜有余欢。天涯等牢落,世路方艰难。

且遵秉烛语,毋为泣河叹。停杯玩飞辙,河汉静不湍。

痴儿亦不眠,苦觅蛙兔看。

一直以来,这里的人们永远记住了四岁朱子中秋夜的“惊问天”,更记住了朱熹一生对天理的精深研究。

(作者系尤溪县朱子研究会文博研究员)

文章摘自《三明闽学故事选编》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