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宣传传播 > 史实纵横
三明苏区的鼎盛
2020-07-2816:17:57来源:三明市委党史方志室

1932年秋,国民党军又筹备第四次大规模军事“围剿”,对湘鄂西、鄂豫皖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基本结束,但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尚未准备就绪,苏区中央局在讨论第四次反“围剿”的战略战术和红一方面军的行动总方针与发展方向等问题与毛泽东相左。会议否决了周恩来、毛泽东等人的意见。进而撤销了毛泽东担任的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决定这一职务由周恩来兼任。

1595924320631255.jpg

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暨周恩来旧居

在这危急关头,周恩来、朱德执行毛泽东的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思想,在敌尚未部署完毕,向守敌相对薄弱的建宁、泰宁及黎川等地发起进攻。红军在10月18日、19日二日内连克建宁、泰宁、黎川三城,取得北线大胜利。以较小的代价占领建宁、黎川、泰宁等广大地区,打乱了敌军的部署,迅速恢复了建黎泰(含将乐)苏区。朱德、周恩来、王稼祥率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和中革军委进驻建宁城,红5军团迅即向各县派出工作团,在各县开展建党建政等工作,建泰将各县先后分别恢复建立了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建宁恢复和新建10个区72个乡,泰宁3个区56个乡,将乐6个区及所辖各乡的苏维埃政权。

这一时期,泰宁、将乐苏区还处于红色区域与白色区域交错的前沿地带,时常遭到敌军和反动保卫团的侵扰破坏;建宁苏区由于背靠中央苏区腹地,又有泰宁、将乐、归化、黎川、光泽、邵武等苏区的拱护与缓冲,又是红一方面军指挥机关、建黎泰警备区司令部和建黎泰军分区驻地,已成为巩固的苏区,局势稳定,进入鼎盛时期。

在建党建政的同时,建黎泰的地方武装建设也得到了加强。各区、乡普遍组建了赤卫军、少年先锋队、游击队等地方武装,在建宁组建了建黎泰军分区(亦称建宁军分区),并在建黎泰地区设立建黎泰警备区,成立警备区司令部,司令部驻建宁,肖劲光任司令员兼政委。建宁独立团,建泰独立团先后成立。后合并整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建黎泰独立师。建宁军分区还将各区、乡少先队模范营、连集中整编,成立模范少先师,成为主力红军的强有力的后备力量。

在这一时期,宁清归苏区土地革命斗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由打土豪、分浮财、废除债务债据,发展到分配土地阶段。早在1931年夏红军分兵宁化期间,宁化的曹坊、淮阳乡就分别在红军的帮助下开始了分配土地的工作,后因红军参加第三次反“围剿”,分田工作中止。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红12再次进入宁化,宁化苏区得到巩固和发展,在更大的范围内分配土地。清流县、归化县也于1932年初开始分田分地。归化县在1932年春耕之前,在红色区域内,有70%的群众分到了土地。截止1932年底,宁清归已建立红色政权的区、乡中,90%的农民分得了土地。

1933年2月27日至3月21日,红一方面军在周恩来、朱德指挥下打败国民党军队40万人进攻,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第四次反“围剿”胜利,贯通了中央苏区与闽浙赣苏区的联系,使中央苏区在巩固的基础上得到扩大和发展。4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和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决定以黎川县为中心新设立闽赣省;闽北、闽西北及赣东北部分苏区划归闽赣省。闽赣省先后辖闽赣两省26个县,三明的建宁、泰宁、宁化、清流、归化、彭湃、泉上、将乐、沙县等9个县归其管辖,占总数的30%。三明苏区的战略地位也越发重要,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中央苏区东北战线前哨阵地的作用。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