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在三明苏区
2020-07-0917:31:38来源:

1932年10月至1933年12月,时任红一方面军代总政委的周恩来与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多次率红军主力进入三明。在三明苏区期间,周恩来与朱德共同制定了“建黎泰战役计划”,连克建宁、黎川、泰宁三城,恢复并扩大“建泰将”苏区,拓宽了中央苏区的东方门户,为粉碎国民党的第四次“围剿”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三明人民永远忘不了周恩来指导苏区建设的历历往事。

1933年10月,周恩来在泰宁工作期间,十分注意城市的环境卫生。在他倡导下,成立了泰宁城临时清洁运动委员会,领导开展“清洁卫生周”活动。他亲自带领总部工作人员、红军医院的医生、护士以及城区群众共数百人上街打扫街道,疏通沟渠,还准备了石灰泥浆,将残旧的泥墙土壁粉刷一新,并刷写上新的标语。通过一周的努力,迅速改变了被国民党军阀蹂躏践踏后的污浊腥臭面貌。卫生周结束后,清洁运动委员会又进行了检查总结,发出把清洁运动推广普及,使之成为日常工作的号召。此后,泰宁城的城市环境有了明显改观。

1933年11月,周恩来来到建宁,主持召开了部分红军领导干部政治工作会议。这一时期,建宁苏区在中心县委的领导下,全面开展土地革命以及苏区的经济建设,进入鼎盛时期,成为红军的大本营。在周恩来的筹划下,红军在建宁城关徐家屋创办兵工厂,维修枪械兵器、制造手榴弹、大刀和土地雷;设立制药厂,研制生产拔毒散、黄连丸、跌打膏药等药品;在溪口、竹薮建立了两所红军医院,抢救医治红军伤员,为第四次反“围剿”胜利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障。

三明人民也永远忘不了周恩来与苏区人民建立的深厚鱼水情。

1932年秋建黎泰战役后,周恩来率部队进驻建宁城。一天,周恩来带着工作人员郭应春等徒步来到城外的坑井村做群众调查。来到一户贫苦人家,周恩来亲切地与当地乡亲拉家常,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不知不觉已到中午,乡亲们热情地挽留周恩来吃饭,五个农民各端出一碗菜,有辣椒炒泥鳅、青菜烧豆腐等,农民陈何仔歉意地说:“周政委,贫苦人家拿不出好菜好饭招待你们!”周恩来动情地说:“这是我们一年多来最丰盛的一餐饭!”周恩来吃完饭,让郭应春留下足够的饭钱,便与大家握手告别。老乡们说:“今天哪是我们请周政委吃饭?分明是周政委请客啊!”后来,这件事一直在百姓中广为流传。

1933年的冬天,一件棉衣的故事,温暖了建宁赤卫队员的心,诉说着周总政委关爱普通战士的领袖情怀。一天夜里,北风呼啸,天空飘着鹅毛大雪,地面早已积满一层厚厚的白雪,周恩来穿着一件褪色的棉大衣,带着警卫员前往郊区查看红军驻地和哨所。走到水南街口,只见一位年龄40来岁正在放哨的赤卫队员,冻得直打哆嗦,周恩来急忙脱下身上的棉衣,披在这位哨兵队员身上。队员不肯穿,忙脱下棉衣推让,周恩来和蔼地微笑着说:“你快穿上,别冻坏啦。冻坏了怎么站岗放哨呢?”边说边把棉衣重新披在哨兵身上,转身就走了。这位农民赤卫队员穿上周总政委的棉衣,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两行热泪就流了下来。换岗的时候,赤卫队员把这件棉衣移交给接班的下一位队员,并告诉了这件棉衣的来历。此后,赤卫队员放哨时就将这件棉大衣,一班哨接一班哨的传下去,不管风有多大,天有多冷,哨兵们都说,只要穿上周总政委的棉衣,就感到浑身暖烘烘的,精神旺盛,斗志倍增。

在三明,周恩来动员苏区军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深深地影响着三明苏区的干部群众,激励着三明儿女积极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为三明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