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地名文化
清流县
2020-07-0716:40:51来源:

宋元符元年(1098)的一天,江东路提典刑狱提刑王祖道巡视郡县,下榻于宁化麻仓里清流驿。王祖道(1039~1108年),字若惠,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进士,曾任司农丞、监察御史等职。后,“因论时政,文辞激烈”,改司封员外郎,出知汀州,移知泉州,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又改任江南西路转运判官,不久又发遣福州。他喜欢上清流这个地方有龙津河“S”型环绕,水气蒸腾、气候温和,又有东华山紫岚飘渺,风景秀丽。于是,他以宁化地界广远,难于管理为理由,奏请朝廷将宁化6团里、长汀2团里划出,置县;以“溪流回环清澈”为,叫清流县。

图1清流县城航拍图.jpg

清流县位于福建西部武夷山南侧,地处25°48′~26°21′,东经116°38′~117°10′,东接永安市,西临宁化县和龙岩长汀县,南与龙岩连城县接壤,北同宁化、明溪县为邻。县境古属黄连峒。周、春秋末为闽越地。秦属闽中郡。汉属闽越。东汉属会稽南郡。三国属建安郡。晋为新罗县,地属晋安郡。隋开皇(581~600年)时并入邵武县。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属汀州府龙岩县。后唐为长汀、宁化两县地,属汀州府。五代初属闽王,后属南唐。后晋设清流驿,属宁化县麻仓里。

宋元符元年(1098年)立县后,又于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废置。

元至元八年(1271年)又复置,隶属汀州路。清流境域水系丰富,龙津河、嵩溪溪、长潭河、罗口溪、罗峰溪、文昌溪均汇入闽江。元代时,祖籍福清县、曾祖时移居清流县(明溪驿大焦乡)的陈友定随福建佥都元帅吴按滩不花剿灭了汀、延、邵、建等山寨的起义军,以军功升任为清流县尉、主簿、县尹,并于至正十八年(1358年)擢升任为延平路(治今福建南平)总管,后又为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据全闽,八郡之政,皆用其私人以总制之。”他效忠元朝廷,在福建通往元朝大都(今北京)的陆路被农民起义军切断的情况下,他凿九龙滩通舟楫载运粮食,由海路经登、莱等州,每年给大都运去大批粮食等物质。

明洪武元年(1368年),汀州路改为汀州府,清流属汀州府,至清代隶属未变。
  民国元年(1912年)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属福建省西路道,民国3年属汀漳道(道所龙岩)。
  民国20年(1931年)7月,红军第十二军攻克清流县,并成立清流县工农革命委员会。翌年8月,成立清流县苏维埃政府,隶属中央苏区,直至民国23年11月红军北上抗日后,县城失守,县苏维埃政府消失。
  民国22年11月至民国23年2月,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将福建划为4个省,清流属龙漳省。
  民国23年,福建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清流属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长汀)。翌年10月,全省改划为7个行政督察区,清流属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35年,福建省划为9个行政督察区,清流属第九行政督察区。翌年7月,全省改划为6个行政督察区,清流属第六行政督察区(治所永安)。
  1950年2月22日,清流解放,清流属福建省人民政府永安专员公署。1956年5月,并入龙岩专员公署。

1959年2月,清流、宁化合并,称清宁县。
  1961年6月6日(9月批准)恢复清流县建置,属龙岩专员公署。
同年11月划归省辖三明市管辖。1963年5月,清流县属三明专员公署管辖。1978年3月,清流县属三明地区行政公署管辖。1983年4月隶属三明市。2011年末辖龙津、嵩口、嵩溪、灵地、长校5个镇,林畲、温郊、余朋、沙芜、赖坊、李家、里田、田源8个乡,共13个乡镇;辖有8个社区、111个行政村。辖区总面积1806.3平方千米,总人口14.64万人。

清流县地处中低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特点。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少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为1583.4小时。年平均气温18.2℃,最高气温在7月,达38.8℃,最低气温在1月,达零下8.9℃。年平均无霜期300天。平均降水量1853.5毫米,日最大降水量345.0毫米,出现在1994年5月2日。5~6月雨季,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3强,降水集中,易造成洪涝灾害,1994年5月2日,清流县遭遇特大洪涝。平均年日照时数1583.4小时,夏季昼长夜短,日照时间较长;冬季昼短夜长,日照时间较短。

清流地势东、南、北三面向中部和西部倾斜。峰峦叠嶂,多半为侵蚀型中山、低山地形。全县平均海拔350米,海拔千米以上山峰21座,赖坊大丰山棋盘峰海拔1705.7米为最高点,系三明地区第二高山脉,沙芜洞口村海拔250米为最低点。龙津河贯穿境内。主要河流有6条,水电资源丰富,理论水电蕴藏量7.7万千瓦。全县耕地1.02万公顷,林业用地15.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4%。地下矿藏有无烟煤、萤石、钨、锰、铅、锌等20多种。龙津河被水产专家誉为“天然的淡水鱼养殖场”,盛产各种名贵鱼。野生珍稀动物有豹、穿山甲、山麂等29种。是全省商品粮基地县、全国重点林业县、全国集体林区综合改革试验区。

2017年,清流全景图(清流县方志办提供).jpg

清流是客家祖地之一,客家先祖巫罗俊曾在这里垦荒辟土,至今还有巫罗俊墓、“福潭院”等许多祭祀巫罗俊的寺庙和相关的遗迹。清流人文荟萃,东汉黄香、唐代重臣魏征、唐代名将罗成等的后裔在沙芜、嵩口、里田等乡镇繁衍生息。唐朝开国元勋丞相萧瑀、明朝吏部尚书裴应章、中国著名的军事防化专家黄新民、中国大提琴奠基者王连三等历史名人都是从清流这一方青山绿水间走出去的。

清流旅游资源丰富,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曾途经清流并留下“山高不碍乾坤眼,地小能容宰相身”的赞誉。尤其是“一湖一洞”(省级风景名胜区沙芜九龙湖、狐狸洞群)、“二泉”(省级温泉地质公园,李家万亩生态冷泉避暑休闲度假区,已成功入选“海西最具潜力十大乡村休闲游”,并列入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十大重点建设项目)、“三山”(大丰山省级森林公园、灵台山、北斗山)造就了生态旅游胜景。清流是闽赣21个中央苏区基点县之一。其中九龙湖位于清流县沙芜乡,距清流县城50公里,是省内唯一的喀斯拉地貌与浩瀚湖水交相辉映的风景名胜区,以溶洞群瀑布、峡谷、岛屿与原始森林为特色,景区规划总面积为7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水质清冽,湖心神龟岛面积近20公顷,对面的白马山中遍布溶洞称之为九龙洞群,洞内钟乳石星罗棋布,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狐狸洞遗址位于安砂水库洞口库区东北岸的半山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福建省考古队的专家两次到此考古发掘,出土东方剑齿象、中国犀牛、野牛、鹿、巨貘、大熊猫、熊等20种远古动物化石。经鉴定确认为10万年前古动物群化石,亦为至1988年福建省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远古动物群化石点。狐狸洞古人类牙齿化石的发现,填补福建省旧石器文物考古的空白,对于探索台湾旧石器时代的“左镇人”与大陆古人类的关系,提供新的重要证据,1991年3月被定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清流泉地质公园(含元山温泉度假区、北斗山休闲健身区、高赖源头温泉度假村),位于清流县嵩溪镇、嵩口镇。经过省地质矿产部门检测,温泉为硅、氟热水,而且含氡、锂、偏硅酸、重碳酸盐以及硫酸盐等多种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的矿物质,对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进新陈代谢,治疗皮肤病、风湿病、神经官能症、关节炎等具有特殊的疗效。2006年9月,清流温泉地质公园通过了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专家评审,成为省级地质公园。客家祖山灵台山位于福建清流之南的长校镇境内,海拔1060米。这里不仅绿海林涛、碧水丹山相映成趣,还是闽西北最大的寺庙群和著名的佛教旅游胜地,与武夷山冠豸山合称“南豸、北夷、灵台心”。 尤其是灵台山上的定光寺,是客家祖山的第一大旅游亮点,也是闽西最大的定光佛道场。定光寺有定光圣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等建筑。定光佛的前身叫“锭光佛”、“燃灯佛”。据《大智度论》经书载:燃灯佛降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所以名叫燃灯太子,成佛后叫燃灯佛。锭光佛是他的旧称。相传宋乾德二年(964年),定光佛云游至清流金莲寺。金莲寺原无水,定光佛到的当夜风雷大作,雨水滂沱,谷口有飞瀑数丈,如珠帘。于是,定光圣僧将此地命名灞涌岩,寺命名为金莲寺。定光圆寂后,金莲寺内专设古佛殿供奉定光圣僧。1930年1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途经清流,在林畲乡塘堀宿营,在行军途中写下《如梦令·元旦》诗篇;同月,朱德率领红军一三四纵队投入里田乡锅蒙山战斗,歼敌600多人。清流红色旅游建设已融入省红色旅游总体规划。

旅游商品中,清流豆腐皮非常著名。清流至今流传着一句民谚说:“一年到头吃不怕的是白米饭,一年四季食不厌的是嵩溪豆腐皮。”相传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右丞相文天祥护送杨太后到清流嵩溪的黄柏洋(嵩溪人称国母洋)。黄柏洋盛产黄豆,所以家家都会做豆腐。当地村姑把豆腐竹煮汤或红烧,给太后作菜。杨太后吃后感到味道极佳,食欲大增。从此,清流嵩溪镇国母洋村的村民家家户户都做腐竹,以此纪念国母。嵩溪豆腐皮清香嫩滑,口感极佳,清嘉庆六年(1801年)被为贡品。2001年,嵩溪“七星岩”牌豆腐皮获“福建省名优特新农副产品展销会金奖”,产品远销全国各地。2007年12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对“清流豆腐皮”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文章摘自《三明地名纵横》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技术支持:东南网